了解消费者偏好的分类及其性假设,对于深入研究微观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微观经济学的教研计划中,我们将对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性分析进行重点研究,这是历来考研的重点内容。
(一)消费者偏好的经济学解释
消费者偏好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和效用两个方面来描述。无差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如何体现自己偏好的几何图形,而效用则是通过函数形式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数学表达。
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是经济学家用来衡量消费者偏好高低的一种函数形式或数字。虽然我们不能像测量物理量那样客观地衡量消费者的偏好,但我们可以通过序数效用的分析方法来比较消费者偏好的高低。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最关心的是消费者偏好的高低,而不是商品组合之间偏好的具体差距。
为了更好地理解效用,我们给出效用函数的定义。效用函数为每个可能的消费组合分配一个数字,使得对较受偏爱的消费组合分配的数字大于对较少偏爱的消费组合的数字。这种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x1,x2) > (y1,y2),当且仅当u(x1,x2) > u(y1,y2)。涉及效用函数的计算题是考研中的常见题型,主要涉及消费者最优选择的问题。
边际效用是效用的重要概念,指消费一种商品时,每增加一个额外单位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的考察常出现在名词解释和计算题中。
(二)无差异曲线的应用与理解
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现形式,代表着能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组合。在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是理解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关键工具。
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而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即效用水平越高。无差异曲线具有非饱和性性假设的隐含意义。在同一坐标轴中,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将违背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性假设。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代表两种商品的交换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一个负值,且呈现递减规律。当且仅当偏好是严格凸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多,它能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消费者的最终选择行为至关重要。消费者的欲望受到其收入或购买力的限制,因此在后续的模块中,我们将研究在受消费者预算约束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