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 画作之赏 杨涤江绘
穿梭于蜿蜒的古道,眼前却无惊人之景。初至绍兴夏履镇,其景致犹如一壶醇厚的黄酒,温润而柔和,恰似江南的温文尔雅之人。
在夏履镇,红薯于溪水中显现其独特之美。刚从泥土中挖出的红薯,浸于溪流之中,宛如一块雨后丹霞地貌的薄透胭脂红。溪水激起红薯表面的浪花,仿佛浮现出一位童年的自己,在悄悄品尝姨公的黄酒,脸颊泛起两朵胭脂红。
晨光如同黄酒的质地,琥珀色且透明澄澈。竹林沉浸在这晨光之中,展现其最纯粹的绿色。继续向上攀登几步,晨光化作金色的阳光在竹林间舞动,仿佛有无数小鹿在其中奔跑。
我们仍继续行进于那条蜿蜒的古道,目的为前往夏履镇唯一不通车的自然村——叶家山顶的双叶村。此山虽不高,但古道两旁怪石嶙峋。令人震撼的是那些骡子。
初次邂逅骡子,它们正悠然下山。从古道口望去,石阶隐入高处的竹林。随着蹄声的回响,一群骡子缓缓出现,它们温顺的眼神、湿漉漉的鼻子和轻柔的呼吸如同一群害羞的少年。这是江南地区难得一见的景象。
夏履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因《吴越春秋》中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得名“夏履”。此地有越王峥、车水岭等古迹,以及叶家山顶等历史悠久的地点。叶家山顶因宋南颖太守叶石令辞官隐居于此而闻名。
传说中,曾有一位造竹纸的先人,在劳作中常于石臼旁或烘室里昏睡,而梅花鹿会在他昏睡时用其鸣声唤醒他。这种竹纸被称作“鹿鸣纸”,流传至今。
如今,叶家山顶的居民多以老人为主。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菜、晒笋干、编竹筐、造纸、饮茶等。他们的生活虽简单却自得其乐。
在祠堂前的门廊下,几位老人坐在火光熊熊的土灶旁晒太阳。我坐于祠堂内品茶,目睹阳光在幽暗的祠堂天井中缓缓前行,想象着夜晚老人们的模样。秋风起时、雪落时,他们是否会感到伤感或更加思念远方的儿孙?当城里人追寻童年记忆从门前经过时,他们是否感到高兴?若叶家山顶变得更加美丽、游客络绎不绝时,他们是否欢迎?
在叶家山顶的午后阳光下,我仿佛被绍兴黄酒的馥郁香气所包围。这个古老的村落如同老酒一般引人沉醉。
下山时再次遇见骡子。它们的出现让我感受到村民们的坚韧与努力。驮着黄沙和木材的骡子虽然面临地球引力和坡度的挑战,但它们仍坚韧前行。
当地和同事们致力于改造古村落。他们的努力如同夏履镇的人们一样坚韧不拔。绍兴人以其睿智、圆通和内敛的性格著称,他们认定目标后会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在夏履镇,童年的记忆仿佛触手可及。小溪、竹筏、水仗等都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履”字的字形似乎在隐喻骡子的负重前行,“履”字的寓意亦与夏履镇的特质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