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建筑布局的重要性
在规划城市建设中,建筑布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如何合理配置建筑基地内的资源,使得人流、车流与物流能够有序流动,避免相互干扰。
5.1.1 建筑与场地的和谐共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筑与场地之间应建立适宜的关系。这需要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要有整体观念,主次分明。只有这样,建筑与场地才能和谐共生,共同营造出宜居宜业的环境。
5.1.2 建筑间距的规范要求
建筑间距的设定需遵循多项规定。它必须符合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以及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间距还需满足本标准中关于建筑用房天然采光的规定。有日照需求的建筑和场地,则需严格遵循相关的日照标准。
天然采光对于建筑间距也有着明确要求。由于各地所处候区的不同,难以给出具体的间距数据。但原则是,天然光源应满足各建筑采光系数标准值的规定。关于这一点的具体计算,已在相关标准及现行标准的条文说明中进行了详细规定。不论是相邻地块的建筑,还是同一基地内的建筑,都不应阻挡建筑用房的采光。
关于建筑和场地的日照标准,已在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明确规定。对于住宅、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宿舍、老年人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等类型的建筑,都有相应的日照标准。这些标准必须得到执行,并遵循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日照标准制定的相关规定。
5.1.3 抵御自然灾害的建筑布局
在考虑建筑布局时,还需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采取措施抵御如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应利用自然气流,好通风,以防止不良小气候的产生。
5.1.4 降低环境噪声的措施
针对环境噪声,应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降低环境噪声。
5.1.5 保持卫生距离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卫生距离,这是为了符合现行的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5.1.6 文物古迹与古树名木的保护
在规划建筑布局时,还需按照及地方的相关规定,对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