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又称为中收业务,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亦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银行业专业人员必须深入理解中间业务的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从而把握其优劣、发展阶段、环境及不同产品间的差异,以明确其发展方向。本文旨在帮助银行业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等)深入理解并强化中间业务,为进一步壮大此业务领域提供支持。
中间业务指的是银行业机构在不使用自有资金的情况下,借助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为个人或机构客户提供如支付结算、汇兑、代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的业务。此业务正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机构的发展重点。
(1)支付结算类:涵盖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等业务。
(2)银行卡类:针对各类客群,提供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包括国内外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等业务。
(3)代理类:涉及代理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以及代收代付等。
(4)担保承诺类:包括备用信用证、保函等业务类型。
(5)交易类: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业务。
(6)咨询顾问类:提供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等专业服务。
(7)其他类型:包括托管、证券发行等多元化业务。
银行业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对机构资质和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各不相同,客群和服务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价值方面,不同种类的中间业务价值差异显著。常规的基础业务如支付结算和银行卡类单价较低,而代理和担保类业务价值中等,咨询顾问和投资银行等高端业务单价较高。中间业务成本低、收益高,主要依赖人工成本,总成本在收入中占比较低。部分业务虽单价低但数量大,可实现流程化和电子化操作;而部分高技术要求业务则需专业人才支持。在风险控制上,中间业务因主要依赖人工成本,分阶段和分类型收费,无需机构占用自身资本,故资金损失风险较低。多数支付结算、银行卡和代理类中间业务数量大且办理迅速,因此流转快速。
从历史角度看,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后引入前苏联的金融业服务起,中间业务逐步发展。80年代后,部分中间业务服务被引入并开始发展,但规模较小。随着时间推移,中间业务概念逐渐被接受并获得了更好的服务质量。自2000年以来,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推动了中间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近年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快速扩大了市场规模。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小型银行面临业务的挑战和经营风险的增长,中间业务的重视度日益提升。
与国际比较先进的金融相比,如等发达银行业中间业务已相当成熟。而的银行业中间业务虽在快速发展中但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技术。例如,尽管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规模和收益上有所增长但在占比和技术水平方面仍与先进存在差距而大多数城商行、农商行及农信社的中间业务仍需大量发展和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技术和服务水平上与西方的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由于国内外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对于银行业的服务需求和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环境的优化也为银行业尤其是农金机构开展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银行业的技术环境不断优化5G等先进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为农金机构在中间业务的科技应用、市场拓展效率提升等方面提供了支持这都有助于银行业在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也促使银行业特别是农金机构需更加重视开发和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中收业务的开发与扩张这些都为农金机构的业务增长提供了重要方向也为进一步提升业绩和利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