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文物局
咦,后天竟然就要开学了!
寒假练字的进度如何了?
快拿出《淳化阁帖》来抓紧时间学习吧!
这部被尊称为“中帖之冠”与“丛帖始祖”的杰作
——《淳化阁帖》,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宋太宗赵光义的淳化三年(992年),
他下令从内府秘阁珍藏中提取历代名家的墨迹法书。
翰林侍书王著选辑摹刻,经过椎拓,
将这份珍贵的拓印本赐予大臣们,用以促进书法的学习与传承。
△《淳化阁帖》的卷末刻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的篆书,这成为了它广为人知的名称。
这部作品共十卷,收录了从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间的书法名家的墨迹作品。
其中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展示了古代书法的无穷变化与磅礴气势。
它不仅是现存关于书法史的第一部大型图典,更是后世书法家临摹学习的典范。
【历代书法家的宝贵学习资源】
法帖的制作,是将古代书法家的墨迹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裱成册。
在印刷术未普及的古代,法帖的拓本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
赵孟等后世书法名家都曾以《淳化阁帖》为范本进行临习。
赵孟曾赞叹:“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可见其深远影响。
【版本众多,流传广泛】
最初,《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然而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场宫中大火将原本。
自此,从南宋至明清,历代摹刻与翻刻不断,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
青岛市博物馆就藏有明潘允谅刻淳化阁帖十卷的拓本等十余套版本。
其中明潘允谅的版本以其精良的拓印质量与稀有的存世数量而备受珍视。
它已入选第六批《珍贵古籍名录》。
《淳化阁帖》——古代书法的瑰宝
这部作品见证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得以领略穿越时空的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