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郯城县胜利镇的徐蒲坦村,岁末将至,迎来了农事繁忙的时刻。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因其独特的二手农机交易买卖而声名远扬。
在这个村庄里,你总能瞥见大型农用工具如拖拉机、收割机的身影,即使是在非农忙季节也是如此。这里的1000户居民中,有超过200户都在从事二手农机的买卖交易。
二手农机交易:村民的“副业”收入来源
尽管每户村民的耕地面积并不大,但徐蒲坦村的二手农机交易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徐发,今年34岁,已从事这一行业超过15年。他从小便目睹着这些农机在家中频繁进出的情景。对他来说,买进再卖出农机,不仅是买卖过程,更是一种熟悉的方式。
在上世纪90年代,当村里人前往南方进行炒货生意时,他们发现并带回了因更新换代而被淘汰的农机。这些对于当时农机保有量还不高的地区来说,成为了稀缺的“新鲜玩意儿”。拉回家销售成为了村民们新的利润来源。
当时交通并不便利,村民们只能骑自行车往返于村庄与目的地之间。他们依然选择将农机运回家乡销售,因为这被证明是一种可靠的收入来源。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涉足这一行业。因为这种交易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二手农机市场。
从零开始:徐发的农机之路
到了2008年,徐蒲坦村的二手农机交易已经初具规模。徐发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这一行业。在开始卖农机之前,他并没有开过拖拉机。他的第一台拖拉机是在一次采购中购买的。
在刚开始的交易中,徐发也遭遇了不少挑战。如面对坑人的卖家、二手农机的验车问题等。但他通过积累经验和学习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服务与信任:农机的未来之路
如今,徐蒲坦村的二手农机交易越来越繁荣。村里的许多角落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机。村委会为了解决占道问题,特地开辟了一处废弃土地作为村民存放农机的仓库。
据粗略统计,村里超过1000户居民中就有超过200户从事这一行业。不仅如此,由于二手农机交易市场的兴起,村内的农机维修、清洗以及餐饮等配套服务也日益增多。
在销售旺季时,如每年年前年后两个月,徐发的销售量能达到每月30多台。虽然单台利润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依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徐发表示,未来他希望继续提升交易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售后服务方面。他们希望能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徐蒲坦村的二手农机交易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