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水口的设计核心要素
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于道量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上游等关键位置,均需科学布局雨水口。尤其是在低洼易积水路段,为确保排水顺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雨水口。
关于雨水口的排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的排水量大约为每秒20升,而联合式则为每秒30升。大雨时,为避免杂物堵塞造成的排水不畅,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泄水能力进行调整。对于多箅式和立式雨水口,其具体的泄水能力需经过精确计算来确定。
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需低于周边路面3至5厘米,并设计成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进水孔底面也应略低于周边路面,以利于雨水的迅速汇集。
雨水口的井深设计应遵循小于或等于1米的原侧,特别是在冰冻地区,需采取防冻措施以保护雨水井及其基础。在泥沙量较大的区域,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关于连接管的设计,其最小管径为200毫米。连接管的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不宜超过25米,覆土厚度则应大于或等于0.7米。必要时,雨水口可以进行串联,但串联的雨水口数量不应超过三个,并需加大出口连接管的管径。
为保证排水效果,雨水口的间距应维持在25至50米之间,其位置需与检查井的位置相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最好接近90度,斜交时则应确保连接管的水流与干管水流方向一致。
在平面交叉口处,需根据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路段雨水流入交叉口。
二、雨水口的类型与特点
雨水口的类型包括平箅式、偏沟式、联合式和立箅式等。这些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排水口集水的位置和收集雨水的方式。
1. 偏沟式雨水口一般位于路沿石边,通过路边侧石收集雨水。其特点是在有道路沿石的附近布置,箅子有一侧面紧靠侧石或立缘石。虽然其收水功能不如平箅式方便,但在特定场合仍有一定应用价值。
2. 平箅式雨水口分为缘石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前者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后者则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等低洼聚水处。平箅式雨水口设计有利于雨水的迅速汇集和排放。
3. 立箅式雨水口包括立孔式和立箅式,主要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特别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