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办亿欧网的岁月里,时常有人问及关于O2O的两个核心问题:(1)何为O2O?其中许多人时常将之误写为“020”。(2)为何选择踏入O2O媒体行业?普遍观念认为媒体行业并非黄金产业,而O2O也未被视为宏大产业。
对于这类问题,普哥感受颇深。多次被问及后,他心中萌生了撰写系列文章的念头,以统一解答。前不久,普哥出差至二三线城市,发现许多人对于O2O依然存在盲目崇拜或盲目鄙视的现象。身为O2O行业媒体,亿欧网肩负着传播正确声音的责任。受到友人鼓励,普哥决定以谈心的方式,用更为亲切的笔触来阐述O2O的内涵,此为系列文章开篇之作。
让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O2O究竟是什么?对于提出此问题的朋友来说,他们刚接触O2O的概念。而关于这个问题,不仅对提问者而言答案模糊,对于回答者(包括普哥)来说,也常感到难以从何说起。网络上常见的解释是“将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使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的解释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追溯至2010年8月,人Alex Rampell首次提出O2O概念时,他强调了互联网作为线下交易前台的重要性。他认为“线上预先支付,然后线验”可以形成一个闭环,从而使得线下商户的营销效果变得“可追踪、可衡量和可预测”。这一观念在当时Groupon、OpenTable等网站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与传统的广告模式相比,它更胜一筹。
尽管O2O概念最初并未在风靡,但自2011年后在得到了广泛传播。早期讨论者多以闭环和预先支付为重点;这与当时团购在市场的火爆密不可分。初期的O2O大多局限于生活服务领域,当时人们甚至将O2O与生活服务电商划上等号。
虽然生活服务与O2O有一定的交集,但O2O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孕育O2O概念的团购网站除了餐饮团购外,还包含其他实物团购。随着时间推移,的O2O概念逐渐被扩大化。传统零售巨头如苏宁,亦自称是O2O企业。它们在线上有电商网站,线下有实体门店,并寻求两者的融合。
尽管线上线下融合并非易事,许多传统企业的线上线下的体系相互独立;但也有企业如苏宁开始尝试线上线下同价策略。不论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它们确实推动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与此随着团购热潮的退去,大型传统企业开始在舞台上扮演O2O的代言人。
对于众多传统企业而言,O2O与全渠道的概念有很多重合之处。原本强调的“闭环”和“预支付”逐渐被淡化,更多举措都被打上O2O的标签。如线上线下统一销售、营销配合以及客户体系的打通等。
互联网巨头亦不甘示弱。随着线上人口红利的消失,它们开始积极向线下渗透。互联网公司与线下企业的合作都冠以O2O的名义。其实对于许多互联网公司来说,O2O是渠道下沉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们也通过投资和入股线下企业来强化线上线下的联动。
到了2014年以后,行业内已不再纠结于是否是闭环、是否需要预支付等问题。亿欧网认为,只要涉及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销售、营销或客户关系管理等任何方面都可以被视为O2O。无论是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是互联网公司的渠道下沉都归为O2O的范畴。
这样的解释可能让一些人感到失望:高大上的O2O并没有一个惊人的定义。但请记住,O2O的意义远超过其字面含义。线上与线下的交汇代表了两大势力的融合——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这种融合必将产生火花,未来将没有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或传统企业存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线上与线下的交融与创新。亿欧网会更多地从线下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一趋势。
至于普哥为何要创办一家O2O媒体以及亿欧网如何宣称自己为“移动O2O新媒体”等疑问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