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北京的老胡同正经历着转型与更新的历程。
虽然为保护城市风貌,让部分拥有历史底蕴的老胡同得以留存,但它们的破败已然成为了与现活品质的鲜明对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身怀胡同情结的原住民开始探索一种更为“温柔”的改造方式,意在保留胡同小院的“人情味儿”。
时光回溯至5年前,建筑大师臧峰及其团队接受了一个北京胡同的改造项目。
由于是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工作不能大动干戈,且面临高昂的改造费用和施工难度等问题。
臧峰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在老房子里插入新房子”。
他率领团队精心研发并实践了名为“插件家”的革新性建筑系统。
该系统首先在工厂内完成所有建材的预制工作,然后运至现场,仅需数人使用简单的工具,在短短两小时内即可完成一个约10平米空间的搭建工作。
“插件家”不仅造价合理,舒适度高,更令人惊喜的是其耗电量仅为传统房屋的四分之一。
这一创新不仅为老宅的改造提供了可能,更将这种理念推广到任何风景之中。
“插件家”——城市中的新居住
臧峰团队在北京二环胡同内为几户居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插件家”。在保护老旧房屋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插件板”层层包裹旧屋的设计方法,旨在显著提升原住民的生活质量。
“插件板”是由“众建筑”团队开发的夹芯复合保温板,兼具防水、保温、隔音、密闭等多重功能,整体厚度仅50mm,既便于运输又易于组装。
所有的建材都在工厂预先定制完成,再运至现场进行简单的组装。经过这样的改造后,“插件家”只需短短2个月即可完工。
经过精心设计与打造,臧峰的团队为这些老房子注入了新的生命。它们不仅造价适中(每平米4000-6000元),且建造快速(约10平米面积仅需2小时),且居住舒适度大大提高。
这样的新旧结合不仅保留了胡同的历史风貌,也让原住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品质。于是,“插件家”成为了承载情感与历史的新空间。
不止于北京的胡同,“插件家”的理念也被应用到了深圳的上围村等地方。
上围村是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客家老村,面临着拆迁改造的困境。老宅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或废弃,但村民仍渴望保留那份历史的记忆。
臧峰团队来到这里后,因地制宜地采用“插件家”的方式对两栋房子进行了改建。他们为居民打造了符合城市年轻人需求的新空间,不仅缓解了城市的住房压力,也赋予了老房子新的生命。
无论是北京的胡同还是深圳的上围村,甚至是广州的乡村,“插件家”都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如今,“插件家”已经成为了解决旧城改造问题的新途径。它不仅让人们享受现活的便利,更让他们在走出居室时能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对于那些追求都市文明与乡村自然双重体验的人来说,“插件家”无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