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确保过程受控的详细操作指南
作业指导书是保障生产作业活动有序进行的程序性文件,它详细规定了生产操作的途径、要求与方法,确保每一项作业活动都得到细致和具体的指导。
一、目的与原则
作业指导书旨在使工作或作业活动有章可循,确保安全风险评估和过程控制规范化,从而保障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它还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础和依据,可用作学习与培训教材,以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
二、核心原则
1. 完整性:作业指导书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确保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2. 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需结合具体岗位,体现对作业全过程控制,细化、优化每项作业内容,确保作业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结果有记录。
三、要点详解
1. 作业指导书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技术方面的要求时,应明确具体的技术指标,且能检验、测量或验证。
2. 岗位作业指导书是结合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发展起来的指导文件,包含了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应掌握的所有知识。
3. 编制指导书时,需从员工和岗位的角度出发,使员工全面了解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工作,包括可能遇到的危害、风险和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4. 每一岗位都需要一份岗位作业指导书,它不仅是员工工作的依据,也是学习和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编制作业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1. 确保员工的操作安全,特殊使用要求必须明确写出。
2. 图文并茂,尽量使用图片来清晰表达。
3. 对所有螺钉要有扭力要求,参考国标制定。
4. 塑料件要注意防止划伤。
5. 配合的零部件合缝要求严格。
6. 整机中相同颜色的零部件必须无色差。
7. 作业指导书是标准文件,必须有编号、版本号,是体系认证与验厂的必备资料。
8. 根据岗位重要等级,如、B级、C级,明确不同级别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9. 组件装配前需了解上一站别的成品装配要点,完成本站作业后要进行自检。
10. 零件装配要有方向性指示,确保正确安装。
11. 写清楚所需零部件的名称、数量及品号,保证唯一性。
12. 注明岗位所需的工装和设备。
13. 写明作业人数和作业时间,考虑流水线平衡,保证生产效率。
14. 所有重点注意事项除在图片下方说明外,还需特别提醒作业员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