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试验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2025-04-2103:11:10生活经验0

海南文昌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与二号工位的影像,展现了该领域的飞速进展。相关照片

随着“太空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拉开,商业航天正逐渐成为该时代的关键角色。去年,商业航天不仅被正式写入工作报告,更迎来了首个商业发射场的投入使用,以及可回收火箭技术的重大进展等里程碑。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在第一个十年中稳步向前。

尽管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仍面临空白、资源不足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瓶颈。业界专家认为,要想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取得更大的发展,应从技术、和资源投入三个方面着手,为构建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奠定基础。

商业航天的辉煌时刻:多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成功飞行试验、海南商业发射场的首次成功发射、以及多个星座卫星的成功首发等,都是我国商业航天在过去的年份中的亮点。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在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方面正加速,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飞跃。

从技术角度看,我国的商业火箭和卫星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成长为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蓝箭航天等企业通过探索液体火箭回收和重复使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商业航天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商业卫星正从定制生产模式向批量生产模式转变。未来,像生产电脑一样生产卫星将不再是幻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柔性太阳翼、软件定义卫星和太空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卫星正经历从“老式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的进化。

为了推动商业航天的健康发展,已经将商业航天列为新增长引擎,并写入工作报告。各级还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

产业成长的绊脚石:待解决的三大瓶颈

尽管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商业航天公司仍需面对技术成熟度、适配性和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与海外公司如SpaceX和蓝色起源相比,我国商业航天公司仍需在技术完善和商业模式闭环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短期内,法规的空白和资金资源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部分领域的创新已经超出了当前的适配范围。商业航天作为重资产、高风险行业,其整体投入仍显不足。

去年,海南商业发射场的成功投入使用为我国商业航天提供了“专属机场”。从长期来看,国内商业发射场资源仍供不应求。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火箭发射将呈现爆发态势。

迎接下一个十年:多驱并进的产业发展

作为太空经济时代的序曲,商业航天的目标不仅是更多的火箭发射和卫星组网,更是构建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要实现从“无”到“有”,再到“从1到100”的飞跃,需要技术的持续创新、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受访者表示,我国商业航天企业需在各自领域形成集成闭合的商业模式,推动火箭和太空应用的降成本、信息化以及创造更多应用场景。企业也需在可回收火箭、卫星互联网、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在资源投入方面,希望能推出更多便利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行业。明确发射订单的商业采购机制,更多对全产业链的引导和扶持。

还应加快商业发射工位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确保商业航天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