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其他综合收益

2025-04-2103:26:51百科知识0

会计报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解析

在我计体系中,自2015年起,其他综合收益开始在利润表中显露。利润表这一名词虽有所变迁,早先曾称损益表,继而收入表,而IFRS及US GAAP常称之为综合收益表。透过这些名字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到,我国的利润表所指的“利润”,与IFRS或US GAAP中的“综合收益”是相对应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润表的最后几行所列出的并非仅为净利润,而是总体的综合收益额。

从概念层面看,其他综合收益主要是指那些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类利得与损失。这意味着这些收益或损失并未出现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行目之前,非经常性经营所带来。这些项目主要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条款规定进行确认的。严格来讲,营业外收入与支出是与经常性业务相反的概念。相较于这些明确的事项,其他综合收益往往更加抽象。如一笔捐赠收入即属于营业外收入,其含义一目了然。综合收益则可理解为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总和。

从分类角度出发,其他综合收益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另一类是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重分类进损益的。这种分类的背后考虑,无疑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尤其是股民的利益。众多投资者,尤其是关注每股收益的股民,对此类收益的分类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对于第一类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项目包括:

1. 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重新计量的变动。

2. 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此指定后不可撤销。

3.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未来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享有的份额。

对于第二类在未来满足规定条件时可重分类进损益的项目有: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性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

2. 金融工具准则规定的债务工具投资重分类为摊余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并计入当期损益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或损失可转入当期损益的部分。

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等情形下的相关处理等。

关于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情况也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工具的有效部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也进行了清晰的解释。

通过上述解析,相信读者已对其他综合收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投资决策或考试角度,希望这些信息能为您提供有益的参考。不妨关注下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其他综合收益的排名情况,或许会给您带来新的投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