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桥辉
近期,互联网行业的大规模裁员潮似乎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自去年以来,从大厂到初创公司,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像在线教育、社区团购、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而今,裁员仍在延续。
对于那些被裁的员工来说,生活还要继续。很多人选择暂时降低薪酬去中小公司寻求工作机会,也有一些人选择趁着未到35岁之前准备考公或进入事业单位寻找稳定。但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考虑其他的职业道路。
有些前互联网大厂员工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在很多人心中总带着些许的“贬义”,他们担心这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影响。现实的压力往往让人们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
讲述人:秦磊
上个月,我收到一个猎头朋友的消息,他希望我加入一家公司的“外包”项目担任负责人。待遇与我之前的大厂相差无几,每月能拿到3万多元。起初我对外包有所抵触,但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压力和需求,我决定认真考虑这份工作。
我知道外包经历在求职简历中可能会成为一个“减分项”,尤其是在想要再次进入大厂时。但如今,我选择了接受这份工作。它提供了我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
我现在所在的这家外包公司虽然与大厂相比有些许差异,但我也在努力适应。尽管有些同事会因为项目的临时性而感到不满,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完成工作,总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也在积极寻找更多的机会,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回到大厂工作。我认为外包的经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讲述人:红月
年前被裁后,我曾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惑。面试了几家公司后都未能如愿得到offer。后来在网站上看到了一家外包公司的职位,我决定尝试一下。
工作两个月后本期待转正的我,突然收到甲方的通知,项目短期内用不了那么多人。尽管我入职时项目周期尚有很长一段时限可以留出发展空间并安排我加入到公司内各项目中充实技术或资源支持岗位;然而公司管理决策突然变得不确定且让我离场感到措手不及。
之后我的外包公司迅速为我安排了其他项目的面试并成功通过;但因项目周期短、工作量大且待遇不理想而选择继续寻找其他机会。
我在短期内深入地了解了两个行业大公司的用人状况后觉得现实有些骨感理想过于但很具教育意义让我有了新视角。
无论最终去往哪里都需要权衡利弊与取舍平衡得失方能明智抉择;如今还在路上寻觅更合适的工作机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可以长久发展的平台。
此外还面临着选择转行或者进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来拓展就业范围等多种可能;究竟该怎样取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讨未来职业规划与人生方向。
讲述人:李欣
作为一位35岁以上的程序员,我面临着职业上的挑战和选择。近期我也加入了外包公司的行列。
我选择了加入这家外包公司的原因并非因为我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失去信心或者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是我认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机会。
在项目上我可以看到不同的业务和领域也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从中学习和提升自己尽管有些问题很棘手甚至让人感到挫败;但这也是一种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尽管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些不同于大厂的氛围和挑战;但我相信这些经历都会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