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系数cv的计算公式

2025-04-2106:18:44综合资讯0

水泥稳定土基层与底基层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为确保道路建设的稳固性,我们进行了关于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的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水泥剂量,以干重百分比表示,以土样为基础进行混合料的制备。

对于基层使用,中粒土和粗粒土的稳定混合,通常采用的水泥剂量为3%、4%、5%、6%和7%。在强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剂量会相应调整为4%、5%、6%、7%和8%。对于细粒土的稳定,特别是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壤,适宜的水泥剂量为5%、7%、8%、9%和11%;而对于其他细粒土,剂量范围为8%、10%、12%、14%和16%。

在合理估计合适剂量的基础上,我们可酌情将五个不同剂量缩减至三到四个。这有助于简化试验过程并提高效率。

通过击实试验,我们确定了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了保证准确性,至少应进行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则通过插值法确定。

根据工地的预定压实度,我们计算了不同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有的干密度。试件的干密度是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与现场要求的压实度相乘得出的。

按照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我们制备了用于强度试验的试件。表1-9规定了试件的最少试验数量。如果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超过表中规定的值,需要重新进行试验并找出原因进行解决。若无法降低偏差系数,应增加试验数量。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是关键的一步。试件在规定的养生温度下进行保湿养生6天后浸水1天,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养生温度根据地区不同有所调整:冰凍地区为20±2℃,非冰凍地区为25±2℃。

我们计算了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Cv,以便更全面地评估混合料的性能。

根据设定的强度标准,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水泥剂量。在工地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施工质量,实际使用的水泥剂量应略高于试验剂量,即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至1.0%。若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可只增加0.5%。

为了保证拌和的均匀性,我们通常采用最小剂量进行拌和。

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结束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和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影响。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我们会记录拌和后不同时间点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以确定现场最迟的碾压时间。

通过这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水泥稳定土基层与底基层的最佳配合比,为道路建设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