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护卫蓝天绿意,临沂市正以坚实的步伐守护“沂蒙蓝”的生态环境。山东省临沂市正逐步提升工地扬尘的防控治理工作,强制执行如安装抑尘喷雾炮、提升物料篷盖率等举措。
在八月盛夏的一个早晨,北城新区世纪广场建筑工地上呈现出一派湿漉漉的景象。雾状的喷洒水滴由抑尘喷雾炮而出,细密地覆盖在工地的围挡上,不一会儿就使得围挡变得湿润起来。这同时也为工地内的道路带来了凉爽与湿润。
杜继海,世纪广场项目部的经理,谈及了关于抑制扬尘的具体实践。自工程伊始,工地即采纳了使用抑尘喷雾炮的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洒水车与人工洒水模式。通过抑尘喷雾炮的运用,可以有效且均匀地实现工地的降尘作业。洒水车曾面临的水源浪费和人工投入大等问题,已被更加高效的喷雾炮操作所解决。
工地上使用的另一款除尘"神器"——塔吊喷淋系统同样发挥着显著作用。这一系统利用塔吊的吊臂进行喷淋作业,通过高压泵将水雾喷洒至更远范围。在塔吊的吊臂上均匀分布的喷头,通过360度的旋转,实现了对大范围区域的抑尘作业。
在现场,记者观察到,塔吊喷淋系统工作时,仿佛在工地上空下起了一场细雨。水珠以雾状落下,使得喷淋范围内的地面湿润度保持一致。该系统在工地内广泛应用,几乎覆盖了整个工地区域,其理想的抑尘效果得益于每天多次的喷淋作业,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温度。
世纪广场项目工地的实践只是临沂市工地扬尘治理的一个缩影。据知,临沂市实施了包括塔吊高空喷淋、外架喷淋、道路喷淋等多项措施在内的“五喷淋”制度,并辅以车辆自动冲洗措施。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从源头遏制了扬尘的产生,有效净化了施工环境。
截至目前统计,临沂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工地与市政工地均已实施了上述治理措施,其中建筑工地358个已达标的344个,市政工地36个均已达标。未达到标准的工地已被要求停工并限期整改。
如此的努力与坚持,让临沂市的蓝天保卫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成为了其他地区学习的典范。
这些务实而创新的措施不仅体现了临沂市对环保的决心与承诺,也保障了广大市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为“沂蒙蓝”的守护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