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名句

2025-04-2112:25:11常识分享0

荀子,名况,赵国人,亦被尊称为荀卿或孙卿。他乃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学识渊博,继承并发展了儒学,还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精华,自成一派。清代末期的学者章太炎认为,荀子为周公、孔孟之后最能代表儒家发展创新的人物,堪称“后圣”。

1. 虽利少而义多,亦为之。

即使利益微薄而道义重大,也值得为之。

——摘自《荀子·修身》

此言强调在利与义之间应舍利取义,体现了一种修身的原则。

2.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之宝。

赠予他人有益之言,其价值远超金石珠宝。

——出自《荀子·非相》

此言强调了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 遵道而不遵君命,依义而不依父命。

在真理与君命之间,更应服从真理;在道义与父命之间,更应服从道义。

——引自《荀子·子道》

此言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4. 礼之根本在于顺应人心。

礼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人们内心的需求和期望。

——出自《荀子·子道》

此言意在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和谐稳定社会的渴望。

5. 鸟无食则啄,兽无食则攫,人困则计生。

当鸟兽陷入困境时,会采取极端行为;人若困窘潦倒,则可能不择手段。

——摘自《荀子·哀公》

此言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揭示了人在困境中可能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 观形不如察心,察心不如选术。

观察一个人的外在不如深入体察其内心想法,而真正了解一个人则要看其做事的方法和态度。

——出自《荀子·非相》

此言强调了观察人时应注重其内心及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7. 尊重贤能是“仁”的表现,而轻视德行不佳者亦是“仁”的体现。

——摘自《荀子·非十二子》

这一观点解释了“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8. 居住必选乡邻之善者,必择贤士。

选择居住地要选择合适的邻里环境,交朋友则要亲近贤达之士。

——出自《荀子·劝学》

此言强调了加强道德修养应注意周围环境的选择。

9. 人生的始末皆善,则人道毕矣。

人的开始和结束都做得完善无缺,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备了。

——摘自《荀子·劝学》

此言意在鼓励人们行善积德,善始善终。

10. 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