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Linux技能,测试工程师必备
作为测试工程师,Linux操作系统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项目都搭建和部署在Linux服务器上。即使不负责搭建和维护测试环境,测试人员也需要在测试过程中前往服务器定位问题。掌握Linux操作系统及其命令是每个测试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Linux常用命令及其应用场景。
Linux是一款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以及多核CPU。我们通常使用的是Linux的发行版,也就是将Linux内核与应用软件打包后供用户安装和配置。像Ubuntu、RedHat、CentOS等都是比较知名的Linux发行版。
那么,Linux和Windows作为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请看下表。
项目
Linux
Windows
目录结构
层级式树状结构
基于文件的存储方式
了解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接下来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些常用命令。
uname命令可以显示电脑以及操作系统的相关信息。例如,使用uname -a命令可以显示主机名、内核等系统信息。
hostname命令用于显示系统主机名,而hostname -i命令则可以显示系统IP地址。
cal命令用于显示本月的日历。
date、uptime命令分别用于显示当前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
whereis和which命令可以用于查找程序的位置或显示某个命令对应的执行程序。
/proc/cpuinfo和/proc/meminfo文件提供了关于CPU和内存的信息。
free命令可以显示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交换内存(swap)和内核缓冲区内存等。使用-m参数可以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an命令用于显示某个命令的帮助手册信息。
df、du命令则分别用于显示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和逐级进入指定目录并显示目录和文件的大小。
(在这里可以对以上命令的参数和功能进行一些补充解释)
/proc文件系统:
/proc 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用于提供内核与进程信息的伪文件系统接口。例如,/proc/cpuinfo 文件提供了关于 CPU 的详细信息,而 /proc/meminfo 文件则提供了关于内存的信息。
(对 inode 节点进行解释)
Inode 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每个存储设备(例如硬盘)或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inode,另一部分是 Block。Block 用于存储数据,而 inode 则用于存储文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所属用户组、读写权限等。每个文件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 inode 节点进行信息索引。
(解释 du 和 df 的区别)
当创建一个新文件时,会生成一个新的 inode 节点并为其分配一个 inode 编号。只有当文件的引用计数为 0 时(即所有使用该文件的进程都已关闭该文件),才会删除对应的 inode 节点。在 du 和 df 命令下可能会存在差异。du 命令主要统计目录或文件的大小,而 df 命令则主要显示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其他常用命令介绍)
还有许多其他常用的 Linux 命令,如 mkdir 用于创建目录,rm 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cp 用于复制文件或目录,mv 用于重命名文件或目录,ln 用于创建文件的软链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