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自古以来被尊称为“草中之王”、“百之首”,在大地上承载着千年的盛誉与历史。我国,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早发现并利用人参的,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医应用历史及近五百年的栽培历史。
早期人类利用人参鲜品时,常采用随采随用的方式,但随着过度采摘和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人参的数量锐减。
为保障材的稳定供应,先民们智勇双全,开始将野生人参转向家植。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材种植技术的进步,更是对自然生态、文化传承与技术融合的深刻探索。
古代诗人对于人参的移植有着不少的描绘与尝试,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篇便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移栽人参的技艺与思考。
陆龟蒙《奉和袭美题达上人圃二首》一诗中描述了从远地收集材,精心栽植于花圃中,并针对不同根形的野生人参幼苗进行移栽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栽培技术被引入到人参的生产中,推动了人参栽培向科学化和系统化迈进。
近年来,我国的人参种植面积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成立初期的200公顷,到现在已经扩展至2万公顷,种植面积的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00倍。
种植模式也实现了从单一的采伐迹地种植到采伐迹地、非林地和林下种参三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人参栽培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了成功的关键。现代人参栽培不仅关注播种和采收,更强调在每一个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监测与管理。包括种质资源的保护与育种、土壤营养的调整、最新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等,均已成为人参栽培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记录并传播长久以来我国人参栽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成就,促进我国人参产业的持续发展,我社决定出版新书《人参栽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