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留学日常,光鲜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就如朋友圈的华丽展示、社交媒体上的美食分享和聚会狂欢,是否太过完美而显得遥不可及?
留学生活并非总是如诗如画。在那些看似人迹罕至的“大农村”里,寻找麦当劳可能需要一段车程;遭遇异国气候,冬天无春天,北方人冻得直哆嗦,南方人热得如坐火炉旁。而教授们则时常要求我们进行演讲和讨论。
今天,我们不聊那些官方的介绍和夸赞,跟随美藤国际教育一同走进留学生们的真实吐槽世界。
回味一下《绯闻女孩》里的纽约大学场景,剧中的奢华是否也让你心动?虽然实际情况并未如电视剧所表现的那么戏剧化,但在曼哈顿的每个角落,消费水平都不低,尤其是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总能看到走在时尚前沿的同学们。
时常有人好奇地询问,你的学校位于何处?我们总会笑着回答,NYU的旗帜在哪里飘扬,那里就是我们的校园。
“想休息一下吗?”“不,我要学习。”这样的对话在芝加哥大学(芝大)并不陌生。走在校园里,处处可见行色匆匆的学生们,他们或是赶往课堂,或是奔向图书馆。春天的某个午后,你可能会在草坪上看到一场学术交流的“座谈会”。
在这所学校中,学习氛围尤为浓厚。当你偶然抬头间,看到的也许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学术的学生们。
杜克大学(Duke),常被昵称为“体育特长生训练基地”。尽管被誉为“南方的哈佛”,但许多学生戏称它为“抓学习的体育学校”。在这里,除了学术压力外,还要跟上学校的潮流——那就是参与体育运动。
杜克大学在篮球、袋棍球和足球等多个体育项目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和多次冠军荣誉。可以说,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还能体验到体育竞技的激情与活力。
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繁华与热闹,在一些地方学校的活动中常常难以看到学生们积极投入的身影。参与感在这所大学里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获取。大家似乎更加注重实用——如果能获得学分或实习机会,活动的氛围或许会稍微活跃一些。
在交流中常常遇到关于学校名称的误解。当提到西北大学时,人们可能误以为在西安读书。对于这种名字所带来的误会和疑惑,作为留学生我们难免感到有些无奈。有时候不仅要努力证明自己所在学校的价值,还要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留学经历和学校名称的真正含义。
当谈到某些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时,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或明尼苏达州、伊利诺伊州等地过冬时,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痛点——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挖车。这种经历或许会成为留学记忆中难忘的一页。
在RPI的食堂里,不少同学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与冲击。由于饮食习性的不同和尝试新花样的厨艺要求下所烹制出的菜肴可能与他们的期待有所出入。这无疑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体验。
在UCB的社交媒体上,一个名为Memes for Edgy Teens的 group非常受欢迎。虽然名字是“嘲讽”学校但里面也充斥着一些诙谐与调侃之语表达了对学校的喜爱。
说起学校地理位置问题其实对同学们来说既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特色。虽然有些学校地处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但它能让你专心于学业不被外界诱惑所打扰;另外也有不少同学会因此对一个位于山沟沟的地方却因学校努力改变命运的经历而自豪不已。
再谈到一些知名度较高但规模相对较小的学校如ND和圣母大学时学生们或许会因为学校人数较少而未能感受到大校的魅力;而其知名度也可能因名字而受到一些误解或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