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技术的演进历程中,80后和90初的人们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见证者。他们亲眼目睹了电视从黑白到彩色,再到液晶显示的巨大变革;也见证了从有线到无线的电视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划时代的产品——电视机机顶盒,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
机顶盒的主要功能是将压缩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视内容,使得观众在原有的电视接收天线基础上,能够搜索并播放更多的频道和内容。机顶盒在21世纪初数字电视普及的浪潮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硬件。记忆中,几乎每个家庭只要有电视的,都会安装机顶盒,在我所在村庄的普及率更是高达惊人的99%。
近年来随着电视行业的增长乏力,与电视紧密相连的机顶盒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机顶盒是商家设计的一种“智商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移动视频终端的崛起逐渐取代了机顶盒的地位。包括电视、电脑、投影仪在内的各种移动视频终端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电视的功能日益强大,原本由机顶盒承担的信号转化和搜索功能,现在可以由智能电视代为完成。这导致机顶盒的存在感逐渐减弱。
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机顶盒的年销量曾达到千万以上。但随后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和功能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机顶盒的销量开始明显下滑。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可选的移动视频终端的出现,以往机顶盒通过与通讯运营商绑定销售的强推销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
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使得内容丰富度远超传统广播电视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以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为代表的媒体平台逐渐壮大,并出产了更多有趣且丰富的内容。这些平台还与其他视频终端进行资源授权合作,使得流媒体内容更加普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台也开始转变思路,与这些视频终端进行合作,将频道广播业务分流出去。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既然我们可以在手机或笔记本上看到更多内容,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机顶盒转化信号呢?机顶盒的没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智能机顶盒定价及服务的不合理也是其原因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机顶盒也迎来了智能发展的新阶段。在体积更小、内容更多元的变化中,智能机顶盒还具备了画质增强和语音操作等功能。但仍有部分机顶盒存在频道观看受限、需要额外付费的问题,这些多为通信运营商推出的机顶盒,而我们在网上购买的机顶盒则不需要额外付费。
由于很多机顶盒商家与内容制作商达成了合作协议,由商家按季度购买服务,这部分费用在购买机顶盒时就已经包含在内。然而市面上仍有一些价格高昂的机顶盒出现,如苹果的Apple TV 4K版和腾讯的极光盒子5Pro等,这样的价格让不少人感叹真是交了“智商税”。
机顶盒如今的处境更多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原因。虽然机顶盒在过去的日子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如今看来,它的存在确实有些尴尬。不知各位对机顶盒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