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多少钱

2025-04-2205:13:40常识分享0

陆金所已完成全站超过90%的Oracle替换工作,并计划在6月底前下线最后一台Oracle数据库。这样的成就如何达成?下面我们将详细揭秘其去Oracle的实践过程。

在探索企业去Oracle的历程中,多数企业会寻求云服务商或其他成功企业的帮助。陆金所的案例独树一帜,其成功去除Oracle依赖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力量。

陆金所的去Oracle实践始于2018年年中,历时18个月,成功将全站90%的数据库、数千张表无缝迁移至MySQL。我们特此采访了陆金所去Oracle实践的负责人王英杰,还原了整个过程。

陆金所的去Oracle工程浩大,涉及大几百个子系统,总数据量超过PB级。其去Oracle的实践覆盖了、网贷、信托、资管、银行理财、证券、保险、主账户等全金融场景,并全程使用自动化平台管控和推荐实践方法。

据王英杰介绍,陆金所的研发和技术运营部门都积极参与了全站去Oracle的工作,参与人数至少有500人以上的开发、测试和运维工程师。

整个去Oracle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方案验证阶段、自动化工具平台构建和优化阶段,以及全自动化标准化落地阶段。

陆金所选择去Oracle的原因在于原有的Oracle数据库架构扩展性差,且软件授权费用高昂,无法满足陆金所从2013年至今交易量暴增的业务需求。随着业务扩展至全金融业务线,原来的Oracle数据库在容量和监管上也面临挑战。

在去Oracle之前,陆金所对全站应用场景的各个接口和SQL进行了逐一审核和替代方案评定。MySQL被选为主替代数据库,同时引入了多种存储引擎如Elasticsearch、Redis、TiDB、HBase等,以充分发挥其在各自场景下的优势。

陆金所的核心诉求是在外部用户不感知的情况下,无缝更换掉核心数据库。他们研发了一套数据同步工具,实时同步Oracle的变更至MySQL,同时在应用层实现Oracle和MySQL的快速切换。

为顺利完成去Oracle工作,陆金所在前期进行了数据库按域拆分的工作。按域拆分的主要目的包括细粒度拆分数据库、应用解耦、服务化等,以确保数据库容量的水平扩展和业务的角度呈现出一个更加完善的数据库架构。

在拆分过程中,陆金所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大事务拆分和多表关联复杂查询。他们通过应用层的分布式事务机制和多表关联在特殊场景中的分布式存储引擎支持,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陆金所的去Oracle平台在整修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平台可自动完成数据迁移工作,并横跨代码改造到上线切换以及后期运维的全流程自动化保障和落地。

在去Oracle的过程中,陆金所注重平衡业务系统的版本上线和数据迁移。他们自研的Bettle系统实现了业务版本和去Oracle版本并行推进且互相透明的重要功能。

迁移完成后,陆金所每3个月会通过一键切换平台进行全站数据库的跨机房切换,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王英杰作为陆金所数据架构团队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去Oracle过程中的感悟和经验。他强调了全站技术部门的通力合作、完善的方法论以及完善的去Oracle工具平台的重要性。

嘉宾介绍:王英杰,负责陆金所全站存储引擎运营和智能化工具研发,具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