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内涵源自个体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心深处的过程。
佛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深藏于潜意识之中。
荣格则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阐述,认为人格是原型的集合,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记忆。
阿德勒则提出,人格是超越自卑,追求优越的过程,这体现了个人成长的驱动力。
实际上,人格是特质的集结,具有跨越时间与情境的稳定性,它如同一个人的独特印记。
人格也受到遗传的影响,是家族特性的延续。现代心理学中,我们不能不提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
人本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与分析学派、行为学派共同构成了心理学的三大支柱。人本以存在为基础,坚信存在即合理,个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教练技术和正面等理念,这些理念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
1. 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即个体应对自己的事务负责。
2. 珍视当下,把每一天都视为余生中的第一天,避免虚度光阴。
3.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心理师的角色是协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
4. 个人成长的动力,人本坚信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需求的满动着个人的成长,这也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石。
谈及人本心理学的巨擘,不得不提马斯洛。他最著名的贡献便是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从低到高排列的匮乏性需求(如生理和安全需求),以及成长型需求(如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他还增补了认知和审美需求。这一理论强调需求的层次性,先满足底层需求再追求高级需求,且底层需求通常比高级需求更为强烈。在任何特定时刻,所有层次的需求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卡尔·罗杰斯。他主张理想的人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固定的状态。他称那些实现这一目标的人为“功能完整的人”,并指出他们具备以下特征:
1. 功能完整的人对生活经历持开放态度。
2. 他们信赖自己的感觉。
3. 他们的情感体验深刻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