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创新思维的事例

2025-04-2213:20:25综合资讯0

科研追梦,助力强国有我

临近毕业季,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周鹏课题组里,四位杰出的毕业生走在二维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与系统集成的前沿。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最高殿堂——Nature系列子刊上大放异彩。在二维半导体器件研发的“微观战场”上,科研创新是他们不懈的驱动力,而导师如同明灯,指引着他们穿越科研征途的重重迷雾。

黄晓合:探索之路上的坚持与智慧

身为2019级直博生的黄晓合,初入课题组时便被导师周鹏的话语深深触动:“从研究生的第一天起,你们应以成熟研究者的姿态自居,而非单纯的学生。”这句话让他迅速从散漫的憧憬中回归现实,意识到研究生生涯的起点就是心态和角色的转变。为了快速掌握实验技能,他选择主动出击,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向正在工作的前辈们请教,从中学习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这极大地帮助了他实验技能的积累和探索。

在频繁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他逐渐了解了国际上先进电子器件结构的前沿动态,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以积极的态度去调整方向、优化实验方案、更换实验材料和尝试新的实验条件。他将每一次挑战视为提升研究质量的机会,最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得以顺利发表。

曾森峰:步步为营,稳步前行

曾森峰在2019年秋加入微电子学院后,虽然迅速掌握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但对于科研的方向和方法仍感迷茫。在实验中他屡屡碰壁,但导师周鹏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永远不会需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直到贝多芬创造了它”让他领悟到科研的真谛。他不再害怕实验的失败和偏离预期的结果,而是从失败中寻找价值,与导师和同学积极分析问题所在,调整研究方向和实验策略。

通过这种科研训练,他不仅锻炼了研究能力,更磨练出了百折不挠的心态。

庞星辰:兴趣引领,勇攀高峰

作为工程硕士生的庞星辰初次踏入实验室便被仪器设备所震撼。他对半导体工艺充满敬意,并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涯中投入大量时间于学习和实践之中。他以兴趣为师,广泛阅读文献、与师兄师姐学习经验、明确课题方向后专注学习智能光电系统理论。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后,他终于设计出适合的光电晶体管并实现了规模化制备。

刘笑先:迎难而上,锐意进取

刘笑先选择投身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中。他明白自己选择的道路并非坦途。导师周鹏的话“科研的性质就是挑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天下事没有难易,为之则难者亦易”激励着他。面对陌生的理论和设备他不断努力、积极与他人交流学习逐渐走上了科研之路。

(依次从左至右:庞星辰、曾森峰、刘笑先、黄晓合)与导师及同学们的毕业合影。

文、图:孙晓雷 刘莎(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