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波三折
自苹果引入前照式CMOS技术产品以来,其影像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迭代升级。底大小为1/4英寸,拥有200万像素的传感器,首次在2008年六月份发布的iPhone3G上得以应用。
但随美光公司策略调整,其专注于内存业务的决策导致Aptina Imaging分拆,并大部分股权出售给私募公司。这也让苹果不得不转换供应商,换成了OmniVision公司(豪威)的CIS产品。
当2009年的iPhone3GS发布时,后置镜头传感器已换成OV3650,其基础参数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款传感器不仅支持自动对焦,更让iPhone3GS成为首款支持视频录制的苹果手机。尽管视频分辨率仅为VGA水平,但在当时已经相当出色。
进入2010年,划时代的iPhone4带来了一系列硬件升级,其中就包括采用背照式技术的OV5650镜头传感器。这款传感器的低噪点、高感光度以及高速读出架构的升级,为成像质量带来了质的飞跃。
随着iPhone4的销量大爆,其背后的传感器生产却面临产能问题。因为豪威没有自建工厂,全靠台积电代工。技术领域的强劲对手也在太平洋彼岸崛起。
自2004年开始全面涉足CIS领域的索尼,技术水平飞速进步,并拥有自建工厂保障充沛产能。2011年发布的iPhone4S选择了索尼的IMX145传感器。其支持1080P/30fps的视频录制,搭配更大的F/2.4镜头光圈,让iPhone的影像实力得到巨大提升。
到了2013年,随着索尼开发出全新的堆栈式技术,iPhone5S上已经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并配备了光圈增至F/2.2的全新5P镜头。
(二)渐次精进
进入2014年,iPhone6系列在前代的基础上引入了相位对焦技术。Plus版本还首次加入了光学防抖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影像稳定性。
随后发布的iPhone6S在传感器技术上进行了升级,采用了全新的IMX315。这款传感器通过引入DTI(深槽隔离)技术来改善像素间的光串扰问题,并支持4K/30fps的视频录制。
尽管IMX315综合素质出色,但随后的iPhone7系列并未更换传感器,而是对主摄进行了升级,配备了光圈大幅增至F/1.8的全新6P镜头。标准版也加入了光学防抖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8系列和iPhoneX所搭载的传感器进行了技术架构的升级,从Gen1架构升级为Gen3架构的DBI混合键合技术。这一升级不仅缩小了传感器面积,还明显提高了读出速度,并支持4K/60fps的视频录制。
(三)专注视频
自2020年的iPhone12系列开始,主摄传感器的配置不再是全系统一致。特别是iPhone12 Pro Max的主摄传感器——IMX603,其基础参数得到了显著提升。搭配拥有F/1.6大光圈的全新7P镜头,进光量大幅增加了87%,并配备了防抖效果更好的传感器位移式防抖技术。
到了iPhone13系列,两个Pro版更是采用了全新的IMX703传感器,并享受传感器位移防抖的加持。镜头光圈的增大以及ProRes格式的视频拍摄功能的加入,使视频性能再次获得突破。
随后的iPhone14系列和iPhone15 Pro系列在视频录制方面持续进化。iPhone14系列的Pro版配备了第二代的传感器位移防抖技术,并支持更高级的视频格式。而iPhone15 Pro系列则新增了Log模式编码功能以及ACES(学院色彩编码系统)的支持。
苹果在影像技术的进化之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从早期的前照式技术到背照式、堆栈式技术的运用,再到现在对视频性能的持续优化,每一步都彰显了苹果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