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物料需求计划逻辑流程图

2025-04-2216:12:53常识分享0

在先前的论述中,我已经阐述了MRP物料需求计划及其计算逻辑。

MRP的核心流程包含三个关键输入: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库存数据以及物料清单。我们已经对前两者有所了解,这篇文章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物料清单与MRP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物料清单详解

物料清单的英文简称BOM,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想象一下,BOM就像烹饪菜谱,它详细列出了制作一道佳肴所需的原料及其数量。对于汉堡包来说,面包片、肉饼、芝士和蔬菜等都是其组成成分。

在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术语叫“物料清单展开”,它用专业的方式展现出BOM的结构关系。在BOM中,我们引入了两个概念:BOM的层级和提前期Lead time。

BOM的层级将产品从成品到组件逐级细分。例如,我们可以将汉堡包定义为“0”层,其下的面包片定义为“1”层,若还有更下一级的组件,则继续细分层级。这种逐层细分的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产品的组成及生产过程。

提前期则是指从下订单到产品或原料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例如,面包片的供应商可能需要1天时间进行烘焙、包装,再加上运输时间,总共需要2天的提前期。而新鲜蔬菜因保质期较短,可能只需1天的提前期。

掌握了这些信息后,BOM便能与MRP紧密结合,帮助我们计算何时需要订货以及订购的数量。

二、计算逻辑揭秘

为了确定订货数量,首先得明确需求量。以汉堡包为例,假设每天的平均需求量为100个,这就是毛需求。

但仅知道毛需求还不够,因为可能存在库存。扣减库存后得到的净需求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采购的数量。

对于汉堡包这类现做现卖的产品,由于没有现有库存,其毛需求量与净需求量相等。而制作汉堡包所需的原料准备时间和生产过程较短,因此我们可以在当天发布生产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购原料订单与生产订单都叫订单,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区别。

通过电子表格等形式,我们可以将上述信息整理成直观的表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执行MRP计算。

当我们深入到BOM的底层时,我们会发现计算逻辑是逐层展开的。从最顶层的成品开始,逐一计算下一层级原料的相关数量。这种计算方式确保了我们能够准确地确定每个组件的订货数量。

三、MRP系统的优劣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讨论了MRP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计算方式。现在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MRP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MRP系统的优点显而易见。它能够降低库存水平,通过严谨的计算来确定何时需要生产或采购以及需要多少数量。这有助于减少缺货和加急情况的发生,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

通过BOM的定义,各种物料之间的关系被明确地表达出来。这使得物料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MRP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是一种基于算法的系统,其假设一切都是确定不变的。现实中的供应链是充满变化的。例如,原料的交货提前期经常变动,需要我们不断维护采购信息。如果计划员不进行调整,就可能导致缺货或库存过高的情况。

当存在多个供应商时,MRP系统可能无法很好地处理每个供应商不同的交货提前期的情况。这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困扰。

MRP系统就像是一台老爷车虽然有些问题但仍然可以使用。尽管有新的ERP系统可供选择但许多人仍然习惯使用老旧的MRP系统因为它们已经熟悉了它的操作方式。

虽然MRP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在物料管理方面仍然保持着其生命力因为它皮实耐用且符合某些企业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