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时偶然看到一个段子,虽然内容夸张却引发了我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深思。想起我女儿小时候,也曾热衷于啃手指、脚趾头,甚至大人的汗脚也不放过。家里的玩具、遥控器、拖鞋等无一能逃过她的“虎口”。其实,许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让人既觉得好笑又感到担忧。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孩子们这样的行为其实有其深厚的发展心理学依据。大部分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会主动抓握眼前的物品放到嘴里尝一尝,无论是软的还是硬的,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东西,都会成为他们的探索对象。这是孩子们进腔敏感期的表现,而手作为离嘴巴最近的部分,啃手、手指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突出特点。
早教专家林怡指出,如果强行阻止孩子吃手、,孩子的口腔敏感期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可能会通过其他形式来满足,比如超过2岁还咬人、成年后还啃指甲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指出,0-2岁的宝宝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会通过嘴巴来感知和探索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口不仅是用来吃饭和说话的,更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工具。
除了探索世界的方式之外,吃手和也是一种自我安抚的方式。当孩子面临焦虑或不安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手指、咬玩具等方式来安抚自己。但是过度依赖这种方式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指甲受损、口腔问题等。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并适当引导。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0到两岁的孩子我们可以放心让孩子自由探索和体验而不必过分担忧因为这只是孩子身心发育的自然表现而对于两岁以上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孩子则需要我们更关注他们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引导孩子在满足口欲的同时发展其他兴趣爱好比如运动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安全感从而逐渐减少对口的依赖超过四岁的孩子就需要我们的深入陪伴和理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安全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口欲已经开始转化为更深入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