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贝克《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一书中关于12种常见非理性思维的总结,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五种。
1. 极端化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倾向用绝对二分法来看待问题,把世界简化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状态。持这种思维的人,容易对事物做出简单、片面的判断,即认为某个事物要么完全正确,要么完全错误,没有中间地带。这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常常导致对事物的全面接受或。
2. 灾难化思维
灾难化思维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持有过度担忧和消极预期。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使个体在遭遇一次失败或挫折时,将其视为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容易受这种非理性思维影响的人往往自信心不足、自主性较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3. 无端自我否定
无端自我否定是一种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方式,它表现为对自己取得的成绩、经历或能力进行无端的否定。例如,一个人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却仍然认为自己只是碰巧或者只是考试当天状态好,而不能真正说明自己具备相应的能力。
4. 贴标签思维
贴标签思维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和成见来评价外界事物的思维方式。个体在评价事物时,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是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标签或印象来做出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容易使个体对事物产生片面、固定的看法,影响对事物的准确理解和判断。
5. 以偏概全的思维
以偏概全的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容易将局部的情况泛化到整体,或者将某一方面的不足或失败无限放大,从而得出一个过于笼统、概括的结论。例如,由于某次失败的经历或某方面的不足,个体就全面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误解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