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之前,带各位差友一起回顾一下不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清宣统三年,也就是那一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如凤凰涅槃般成立。
讲到IBM,科技界的老古董,人们往往用“活化石”来形容它。这颗蓝色巨人在科技的海洋中屹立了整整109年。
最近一则新闻让科技圈掀起波澜,那就是IBM要分家了。乍听之下确实令人感到伤感,但新公司的名字“NewCo”却让人忍不住发笑,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时代变迁,它依然在玩转新花样。
说起IBM,可能很多差友觉得陌生。但事实上,从条形码、硬盘到自动取款机等日常用品的背后,都离不开IBM的发明或推广。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蓝色巨人的传奇故事。
IBM的成立其实可以追溯到CTR公司,也就是清宣统三年的那个起点。在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和技术后,IBM成功转型,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科技巨头。
作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全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它的主要客户并非我们普通的差友们,而是那些大公司和机构。
早在成立之初,IBM就已经开始从事计算机相关业务。虽然我们今天熟知的通用计算机ENIAC是在1946年发明,但IBM早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制造了用于计算的自动制表机、打孔机等设备。
二战期间,IBM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借此机会发展壮大,制造了一大批等军火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迎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在IBM的内部也出现了对于未来的不同看法。小沃森独具慧眼,坚定地认为电子计算机才是未来。而最终他也用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见性。
从电子计算机的兴起、个人电脑的崛起、再到现在的云计算和AI浪潮,IBM始终站在了科技的前沿。然而每一次的转型都并非易事,都需要公司进行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新。
在个人电脑时代,IBM曾经被视为硬件销售的王者。但很快他们发现硬件销售的利润远不如软件来的丰厚。但与此IBM也意识到仅仅依赖硬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开始寻求转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BM也看到了云计算和AI的巨大潜力。于是他们决定进行分家,专注于更有前景的云计算和AI市场。
从自动制表机到军火、从大型计算机到PC再到现在的云计算和AI。可以说历史几乎每次都见证了IBM从大跌至的过程。而现在这家拥有深厚积淀的百年老店终于又要迈出新的步伐了。
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IBM的点滴历史和现今决策的背景故事。当然这个庞大的公司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和传说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而现在这家巨头的任何动作都在被市场所关注和期待着。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但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呢?”正如郭士纳所说,这家历经百年的企业仍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