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也是个思维混沌、言语无序的人,常常在表达时急于倾吐,结果却因言之无序而陷入啰嗦之境。
冗长的表述往往导致关键的点无法被有效传达,双方在交流中陷入迷茫。我深感其中之困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逻辑的缺失,你的思考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如何有效地表达自我则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我通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后,我发现,有序的思考与表达对我的沟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不少人都提出,与人交流、多加锻炼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固然没错,但若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总结,过程可能会显得尤为艰难。尤其对于那些在繁忙工作中较少有机会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人来说,这更是一个挑战。
直接进入主题,分享一些我亲测有效的训练方法。
从具体化思维训练开始——即培养即兴演讲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找一些话题进行即兴练习,每天选择几个题目进行3-4分钟的练习,根据个人观点逐步推导过程和解释理由。
其中,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
1. 切割话题法。即将大话题切割成小话题,由小话题展开论述,结合个人经历或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再强调观点。例如,针对“00后的看法”,可以选择他们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 数字拓展法。先阐述观点,然后罗列要点来支撑观点。例如,要说明坚持写作的好处,可以列出三点理由:提高思考能力、增强能力、获得满足感等。这种方法在领导发表讲话时尤为常见,可见其有效性。
3. 故事讲述法。先表达观点,再以相关故事来支撑观点。如要描述某人是励志的人,可讲述其励志的故事。
若想更上一层楼,结构化思维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结构化思维——即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这就像是一本书的结构或一个思维导图,内容有分类、有条理,每个部分都有案例或论据支撑。
为了培养结构化思维,我建议以下步骤:
选择感兴趣领域进行系统学习,优先阅读权威书籍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学习过程中思考内容的优化空间,并向前辈请教;
总结学习内容并分类存储于思维结构图中;
通过转述或写作形式输出内容以获取反馈;
根据反馈调整内容并持续学习,形成自己的结构化内容体系。
总结一下:想要改善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的问题,可以从具体化思维训练开始;若要精进,则需培养结构化思维。这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在思考、反馈、总结中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