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辽阔的土地见证了辉煌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同一座丰富的矿藏,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而邯郸所特有的成语典故,更是达到了1500余条之巨,使其名副其实地被誉为“成语典故之都”。
为了进一步弘扬邯郸的成语文化,市群艺馆倾力打造了一首原创歌曲《邯郸成语颂》,于7月30日正式发布。这首歌以音乐的形式,旨在重现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邯郸古都,历经千年风华。历史的马车滚滚向前,成语故事在其中流传。”8月的一个清晨,记者在市群艺馆采访时,被一阵悠扬的歌声所吸引。这歌声中,演唱者深情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邯郸成语颂》紧扣邯郸的成语文化,是市群艺馆精心创作的原创作品。歌曲由市群艺馆音乐部王盼华、副薛振方共同作曲,高光星作词,并由音乐部的7名工作人员共同演唱。
歌曲以古典乐曲为引子,伴随着筚篥(管子)发出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将人们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柔美的女声随之响起,展开了一段与古城邯郸相关的故事。
整首歌曲的旋律富有变化,既有柔情似水的女声部分,如古城中的一泓清泉,缓缓道来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又有激昂澎湃的男声部分,如江河奔腾,唱出邯郸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歌曲中,选取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邯郸成语,如“四战之地”、“围魏救赵”等,主要分布在歌曲的两段部分。这些成语以历史的时间线为脉络,以一词一释义的方式呈现,使历史的画面重现在人们眼前。
在创作过程中,高光星参考了大量的网上资料和成语书籍,选取了广为人知的邯郸成语作为歌词创作的主要素材。而王盼华和薛振方则从曲调的层面,融入了邯郸本土的音乐元素,使歌曲更具地方特色。
近年来,市文广旅局推动下,市群艺馆音乐部创作的原创歌曲层出不穷。从古风歌曲《汉韵新风陌上桑》到展现乡村振兴活力的《摘花椒》,再到表达对家乡热爱的《爱在邯郸》,每首歌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邯郸成语颂》的创作,更是传播邯郸成语文化、讲好邯郸故事的心愿的体现。
《邯郸成语颂》的歌词抓住了邯郸成语的文化核心,王盼华和薛振方在研读邯郸成语典故、搜集本土音乐符号后,开始着手谱曲。曲中融合了邯郸本土音乐元素,如鼓吹乐的小调演奏方式等。
7月30日晚,《邯郸成语颂》在市群艺馆的“邯郸文旅·与您相约”成语文化快闪活动中首次亮相。其独特的曲调和歌词内容立即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
模特走秀爱好者曹素珍也对此曲情有独钟,她希望为其创排模特走秀表演,以此将邯郸的成语文化传播得更远。市群艺馆也针对不同受众开展了各种传播活动,如街舞、爵士舞、广场舞等文化文艺节目正以《邯郸成语颂》为背景进行编排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