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莲妈妈,原创内容
孩子们踏入学校的大门后,家长们的“比较”模式便悄然开启。从学习进度到成绩对比,现在更是出现了比拼孩子是否成为班级“班”的。
昨天,带着孩子下楼玩耍时,偶然间听到两位妈妈的谈话:
妈妈A问:“你家大宝现在上小学了吗?”
妈妈B回应:“是啊,今年该上二年级了。”
妈妈A接着说:“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竞选班了,你家孩子选上什么职位了?”
妈妈B表示,孩子因为学习态度认真,被选为学习。
而妈妈A则略带自豪地说,她家的孩子虽只是“副班长”,但也是个不小的荣誉。
可以看出,妈妈A的这种心态透着一种微妙的炫耀,我选择远远走开,避开这股味。
如今,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在班级里是否担任班,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更是他们互相比较孩子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个班级中,拥有“班”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拥有“”,因为班级里的好事往往会首先落到班头上。
虽然家长们看起来很风光,但也有家长担心当班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认为班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前途。然而实际上,做过与没做过班的学生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
在性格培养方面,作为班的孩子能够培养强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大大提高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在情商培养上,成为班的孩子能够扩大圈,学会协调各种关系,提升自己与他人沟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样可以胜任班的职位。外向且泼辣的孩子适合担任纪律或班长等管理职务,而内向的孩子则更适合那些不太抛头露面的工作,如卫生、学习等。这些孩子往往更有耐心和细心,更适合这类职位。
在竞选班时,学习成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班,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课代表等还是需要学生在该科成绩上表现出色。而对于班长、学习等职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则更高。
除了学习和性格,人品也是选择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那些假公济私、爱斤斤计较的孩子一旦手中有权力,可能会成为一个集体中的害群之马。
那么话题来了,你家孩子在班级里担任的是什么样的“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