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意孤行的成语

2025-04-2401:58:03常识分享0

品读《史记》中的赵禹

读罢《史记·列传》,汉武帝时期的严酷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冷酷无情,对待人命如同草芥,这一现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汉武帝的铁血。即便是他的女性和子孙,也难以逃脱其严厉的。

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种方式在的治理上,催生了一批以峻法为荣的,他们形成了一个令人胆寒的——。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赵禹,便是这个中的一员。

赵禹,原籍陕西咸阳,生卒年不详。他最初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吏员,因其精明能干,廉洁公平而著称,曾服事太尉周亚夫,为丞相史。周亚夫并不喜欢他,认为他执法过于严酷,不适合在相府任职。

时势造英雄。汉武帝即位后,赵禹因办理文案有功,升为御史。刘彻对他的能力十分赏识,提拔他为太中大夫,并交给他与张汤共同制定各项的任务。

赵禹与张汤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制定了许多,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便是“见”。这项规定,如果知道他人犯而不举报,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中之间不得不互相、告发,导致人人自危,温情和信任逐渐消失。

赵禹的廉洁和傲慢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他自从后,便关起大门,家中无一个门客。即使是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去他家拜访,他也从不回访答谢。在制定法律时,他看到法律条文便直接采用,不进行复查,苛察深挖属吏隐秘的行。

尽管赵禹在中独树一帜,但他却逐渐赢得了民间的良好评价。中的人对他并不以为然。赵禹为了断绝与知心朋友及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不受杂音干扰。他的这种做法虽然赢得了民心,但最终还是遭遇了被罢官的命运。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赵禹很快便咸鱼翻身,再次担任了更重要的职务——廷尉,位列九卿。此后他执法更加严酷急迫。虽然他与张汤的执法相对较为宽松,但与其他如义纵、王温舒相比仍有所不及。

到了汉武帝晚年,国事繁重,大多数都崇尚峻法时,赵禹却开始走向宽缓的一面,甚至得到了轻平的名声。然而在他年老后调任燕国相时因昏乱忤逆犯被免职回家。十多年后在家中寿终正寝。

与赵禹同时被写入《列传》的同事或同行如郅都、张汤等大都未能得到善终。他们的命运与赵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人们不禁思考权力的滥用和峻法所带来的后果。

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古人的理想而赵禹等虽以峻法著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然而他们的做法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国学经典欣赏:

赵禹与张汤共同制定了诸多法律条文他们在制定法律时务求深入细致并严格监督执行的行为赵禹更是以身作则展现了一个廉洁倨傲的形象但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个人友情的坚决断绝一心一意地贯彻自己的主张和法律条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大众新闻记者 武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