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uō jīn jiàn yōu
【含义】形容衣衫破旧,生活困顿。也比喻在处理事务时因资源、能力等不足而陷入困境,顾此失彼。
【出处典故】
起源于古代文献《庄子》中的一段描述。在《庄子·让王》篇章中,描绘了曾子生活的艰苦状况,他长期生活清贫,连衣物的质量也显示出生活的艰辛。“捉襟见肘”的表述正是由此而生,突显了曾子清贫生活的实际情况。
【成语故事新编】
春秋时期,群雄逐鹿,鲁国贤士曾参崭露头角,为世人所赞誉。这位被誉为曾子的贤士,一直秉持着高尚的操守与安贫乐道的精神。他心系追求道德至善与学问至高的境界,矢志不渝。他的清贫生活虽然在外人看来颇为凄凉,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拥有一座精神的宝库,那是他个人品格的积淀与知识的瑰宝。
某日,寒风凛冽,曾子破旧的衣衫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的衣衫已布满补丁,但依旧遮不住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磨难。每逢整顿衣冠时,瘦骨嶙峋的胳膊肘就会出来,提醒着世人他的生活不易。屋内的摆设简单朴素,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椅与一张摇摇欲坠的床构成了他的全部家产。尽管如此,曾子并未被这些物质上的贫瘠所困扰。他沉浸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寻找着知识与智慧的源泉。
某日,鲁国国君听闻了曾子的故事后深感敬佩。他想要给予曾子丰厚的赏赐与优越的生活条件。曾子婉拒了国君的善意,他认为自己不能因物质的馈赠而失去内心的自由与安宁。曾子深知,“捉襟见肘”并非仅仅形容生活的困顿,更寓意着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因资源、能力等方面的局限而陷入困境。他选择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愿因外界的馈赠而改变自己的内心。
曾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为他的安贫乐道精神所感动。如今,“捉襟见肘”这个成语已经不仅仅用来形容生活的贫困潦倒,更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用来比喻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所面临的困难和无奈。我们也应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坚定信念、不忘初心,面对生活的挑战勇往直前。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我们都不应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正如曾子一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让我们铭记“捉襟见肘”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寓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