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红叶之乡
一位漫游者,也是一位机械工程的探索者,心中藏有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和热情,无论是旅行、摄影还是文学创作,都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他在各个领域里创作并发表了超过849篇的优质作品。
在众多名胜之地中,我对金陵的栖霞秋有独钟。在11月26日的那天,我踏入秋末冬初的栖霞山。这座山并不高大,但色彩却斑斓浓烈,仿佛一个被打翻的酱菜铺。红、黄、紫、青、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宛如天然的泼墨画作,绚烂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
当我踏入栖霞景区,放眼望去,在五彩斑斓的林木间,隐约可见一座古刹。这就是有着1500年历史的栖霞寺,由南朝隐士明僧绍捐宅而建。明僧绍学识渊博,虽曾有数朝帝王邀请他为官,但他都婉拒了,淡泊名利,因此被尊称为“征君”。
南齐永明二年,明僧绍离世,他生前留下遗言,将他在摄山的住宅捐出作为,这就是栖霞寺的前身。摄山也因此更名为栖霞山。唐时,栖霞寺规模扩大,香火旺盛,与灵岩寺、玉泉寺、国清寺并称为天下四大丛林。虽在清咸丰年间遭火,但在光绪年间又得以重建。
沿着栖霞寺南侧的围墙外的小路向东走不远,便可以看到一座用乳白色石块砌成的舍利塔。这座塔高五层,八面玲珑。塔外壁上刻有浮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塔基上还刻着释迦牟尼出家的故事。这座塔初为木制,后经南唐改建为石塔,其造型与浮雕技艺均达到了江南佛教艺术的巅峰。
继续前行,我来到一段石岭。这里依石壁造有许多佛像,有的五六尊一龛,有的七八尊一室。这些石窟的开凿历史可追溯至南齐至明朝年间,历时八百多年。千佛岩现存石窟二百五十个,造像五百二十余尊。在编号为102的佛龛中还发现了“东飞天”的踪迹。
在栖霞寺与栖霞山之间有一个湖,湖水清澈如镜,被称为湖。每到深秋时节,湖光山色与红绿相间的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湖中建有湖心亭供游客休息。
栖霞山与苏州的天平山、北京的香山和长沙的岳麓山并称四大赏枫胜地。随着季节的变化,枫树经过寒霜的洗礼后变得火红起来。这里的枫树种类繁多主要有枫树科的红枫、三角枫等以及金缕梅科的枫香等树种构成了一幅秋季红叶美景图。
午后阳光洒落下来使得枫叶更加火红。血红的枫叶在微风中摇曳仿佛点点焰火在绿色的林间跳跃充满了生命力。我钟爱红枫不仅因为它艳丽更是因为它的风骨和生命的力量。在秋风和寒霜的侵袭下枫叶唱响了生命之歌越来越红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辉煌与坚韧。
沿着陡峭的山路前行透过茂密的树林天空只露出一条淡蓝色的缝隙。前行十几分钟后我来到了一处名为“碧云亭”的小亭子亭东侧是深谷陡壁西侧则是起伏的松涛林海而山风送来的林涛声令人震撼。
回想起那两句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仿佛看到了山里白云深处的山中人家那份宁静与美好。又想起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平凡生活的感慨那些看似平凡的山川草木其实都蕴生命的情感与轮回。
当我登上山顶放眼望去虽然未见到那片火红的红枫但却看到了向东奔流的长江那种“大江东去千古流畅”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此情此景让我突然领悟了栖霞红枫为何如此深情的燃烧。(漫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