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阳一名女孩在归家之际,目睹了令人痛心的场景。她发现自己的房间被亲戚带来的孩子搞得一地狼藉,满地都是零食碎屑和垃圾,而她的化妆品更是无一幸存。这一情景令她倍感沮丧,令人观之亦感到血压上升。
每当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人们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翻箱倒柜,家中的物品。当带着孩子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时,提前告知孩子一些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要教育孩子不可随意他人的物品。在别人家中,乱翻他人的物品,特别是进入别人的卧室,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我们应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索要他人的物品。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应直接向人索要,因为别人的心爱之物可能正是你所喜欢的。
关于用餐的规矩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餐桌上,不应将自己喜欢的菜肴独自占据,也不应在餐盘中挑挑拣拣。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可以选择不吃,但不应影响他人用餐。
有人认为“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这虽然有些绝对,但若自家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责任确实在于家长。这并非责怪孩子的无知,而是因为我们未能在孩子身上做好前期的教育工作。
在与他人交往中,孩子如何打招呼、感谢、分享和交谈是非常重要的。当家长遇到熟人时,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将有谁来到家中或你们将去拜访谁,以便孩子能够提前熟悉并感到亲切自然。
春节是一个锻炼孩子待人接物能力的绝佳机会。无论是去别人家做客还是在家中招待客人,都应孩子礼貌地表示感谢,不要当面拆开礼物或红包。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准备茶点、零食等。当有其他孩子来访时,应教育自己的孩子主动分享玩具,扮演好小主人的角色。
其实,“熊孩子”并非天生如此,他们只是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经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春节期间的礼仪事项,如做客礼仪、待客礼仪、交谈礼仪、餐桌礼仪和红包礼仪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礼仪细节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教养。
家长们不必因担心孩子会耍性子而避免带孩子走亲戚。相反,多带孩子串门,给他们创造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过节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