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经验发言稿

2025-04-2406:25:56常识分享0

往昔,人们尊称教师为“先生”,并称那些品学兼优、助力于教师工作的学生为“小导师”。我深感,优秀的班应善用“小导师”制度,这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益,也有利于班级的整体管理。

我的经验告诉我,班级是学生的天地,学生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小导师”品学兼优,是学习的小能手,将他们引入班级管理,无疑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我小学时期,我曾协助老师领读、检查作业、批改试卷、管理班级,担任过“小导师”的角色。我的亲身经历表明,担任小导师不仅不会干扰学习,反而能激发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为了成为更好的小导师,我严格要求自己,对我的个人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小导师”制度被证明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管理积极性、提高他们工作能力、增强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在执行过程中注重几点:

首先选人要有眼光。根据工作的需要,挑选出既令学生信服又有工作能力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按照“堂清、周清”的学习任务要求,我将班级分为十二个小组,每组四人左右,每组选出一名学习好、品质优秀且威望高的学生来协助我完成堂清和周清的任务。这些学生不仅听话好学,而且学得好、先学会,在检查中还能帮助他们不断温习知识要点。这样确保了小导师在学习上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其次是用好“小导师”。每次我都会先检查这些“小导师”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确保他们在理解掌握的前提下,他们分组协助我检查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他们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给我,我再进行讲解。这样既减轻了我的负担,也巩固了这些学生的知识掌握。分组检查落实的方式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再次是激励“小导师”。我时常发现并表扬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点,确保他们始终走在班级学习表现的前列。我教育他们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我的鼓励下,这些“小导师”在成绩的激励下养成了时时处处争先的意识,促进了自身的提高,也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即便他们的家长也对这种尝试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我在“小导师”的选拔使用上引入了动态机制。有些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并热心帮助其他同学。这样不仅提升了自我、锻炼了能力,还使班风更正、学风更浓,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未来,我计划不断完善这种探索实践的路径和方式,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推动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