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玫瑰的盛宴
春天里的晚风轻轻吹过,那一簇簇的玫瑰如诗如画。唐人们早已赋予了玫瑰美丽的名字——蔷薇并栽后的佳名“玫瑰”。
在春天的舞台上,蔷薇与玫瑰共舞。它们虽在晚春,却仍如万绿丛中的明珠,璀璨夺目。与仲春的绿肥红瘦不同,晚春更多了一份生机勃勃的青翠。此时的花朵虽已渐少,但绿意中却有别样的生机。踏青于这绿林之中,仿佛走进了一片仙境,而那盛开的蔷薇和玫瑰便是仙境的珍宝。
蔷薇与玫瑰虽同为大类,但各有千秋。蔷薇以藤蔓攀爬为主,花朵细碎;而玫瑰则根茎粗壮,花朵大而鲜艳,尤其是那大红、玫红的色彩,更是香气四溢。它们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生存状态,但都有着共同的特性——花开晚春初夏,且藤蔓根茎和花茎上都有刺,既是为了吸引蜂蝶授粉,也是为了防止动物们的。
早在汉朝时期,皇家园林中就已经有引种的玫瑰花。玫瑰比蔷薇更为壮实高大,花朵更加鲜艳。那润泽的花瓣如同红色的美玉,热烈而奔放,极符合汉朝的审美。晚春之时,绿草与鲜艳的玫瑰树交相辉映,显得朝气蓬勃。
唐诗中多见以玫瑰为题材的佳作。长孙佐辅的《相和歌辞·宫怨》中,用宫廷玫瑰花的艳丽来衬托宫妃的青春美貌与孤寂冷落的生活。而徐寅看到朋友从南越带回的玫瑰花时,更是欣喜地称之为从越王宫中移植而来的蔷薇。他描述那花色艳丽如红绿锦缎,太阳照射下更显,不禁让人想起唐朝对红色品级的崇尚,以及玫瑰所代表的富丽。
除了观赏价值外,玫瑰在唐朝的方中也有其地位。张贲的《名联句》中提及的薜荔和玫瑰,展示了唐朝对中材的重视。而玫瑰的香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被广泛应用于女性的美容养颜和膳食之中。明朝以后,玫瑰的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行气化瘀、和肝养胃、美容行血等功效让玫瑰成为女性之宝。
在诗人们的笔下,玫瑰更是爱情的象征。李商隐在《河阳》一诗中,以玫瑰来形容主人的笑容,那种满足和得意仿佛让整个城市都开满了玫瑰花。而温庭筠的《舞曲歌辞·屈柘词》则描绘了晚春时节绿桥杨柳间的红艳玫瑰,将女子比作笃定自得的青春。
尽管玫瑰在历史上并未一直成为主流花卉,但在当代社会却已崭露头角。其艳丽的色彩和长久的保持能力使得其在绿化、赏花等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人们还选择食用玫瑰来保持健康和美丽。无论是泡茶还是制作膏方,都将最美的颜色留在肚子里。
此时此刻的你,是否已经看到了你所在城市的那一片盛开的玫瑰呢?初衣胜雪愿为你继续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