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细思极恐的细节

2025-04-2503:01:13常识分享0

《游心潭记》

昔时,从我家所在之小镇起,我携伴赴百二十步之地,望得翠竹轻烟之下有琤琤水声,如琴瑟之音……

我此生,原为长安城中一平凡之贵公子。骑马赏花,为酒楼之胡姬所写诗稿而洒墨。然我曾妄图以笔为剑,为大唐斩出一片清净之地。见得八司马之流放名单,我知已成弃子。

唐代最惨文官团灭之事件

“永贞革新”四字如一壶烈酒,烧得我等书生心潮澎湃。王叔文言“要还大唐一个清明”,我等便天真以为可除尽积弊。岂料七个月后,太极殿之晨钟竟成丧钟,我等八人如风中之叶,零落四方。

南下船行至洞庭之时,船夫指点雾中言:“前方即是永州。”我看着水中自己之倒影,鬓角已生霜,那年我三十三岁。

竹林间的佩环之声,暗藏诱人之力

元和四年之春,雨连绵三月,我屋之茅草顶如筛子般漏雨。一日吴武陵突闯我之门:“子厚!西郊山涧有地可医心病!”然我不愿前往,然其拽我衣袖之手,如当年友人邀我共赏花景之情。

我着青衫前行,木屐踏碎之青苔中,“从我宅西行百二十步,越过翠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此声甚熟,如早朝时宰相之金鱼袋撞于玉带之上。

潭水清可见鬼魂

劈开最后之竹丛,一清潭映入眼帘。“水尤清冽”,如宴上之琼浆。潭中石嶙峋,有的似被杖打弯之言官,有的棱角分明如刑前之王叔文。

奇者乃潭中之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自由自在。投石之时,鱼群散开,如我被流放那日,长安之友躲我车驾。

西南之溪似食人之兽

酒葫芦中酒不多,我倒入潭中,荡起层层水波。观其西南,“曲折蜿蜒如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交错”。此溪如吞刀片之蛇!犬牙般之石阻水而行,此非山涧乎?乃永贞八年我等八司马破碎之前程也!

寒意顺背而上,似闻王叔文刑场冷笑:“子厚,此潭比诏书更清。”

逃离小石潭之夜,我咳出长安之雪

“坐于潭边,四周竹树环抱,寂静无人,心境凄寒。十多年前王叔文被拖出承天门之声犹在耳。”此刻之感更甚。太静了!静得可闻永贞七年冬日母亲咽气时之声。若为汝,汝将何去何从?为理想赴死乎?抑或?

“因其境过于清幽,不可久留。”我转身即逃,比当年躲避羽林卫追杀更狼狈。归途见昔日踩碎之竹叶上染血似夕照。

四十七岁之柳州城内,我释放了自己最后的自我

元和十四年之际我在漏雨的官舍辞世。百姓言柳刺史临终握有奇异之石块刻满难以解明之。然我知之:此乃自小石潭底取得之碎片也。“过清之处藏其中,逝者尽留骨相映。”其中深意惟吾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