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家长都在讨论一个敏感的话题:“你们家孩子上学,有没有送礼给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总是感到有些尴尬。
谈及送礼,其实内含了不少微妙的心思。送吧,怕被别人误解为巴结老师;不送吧,又担心被人说不懂人情世故,不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就像那部纪录片《扬正气 促和谐》中展示的情景,家长递给老师红包,老师则可能变脸。但我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孩子自身努力、老师教导以及家长教育的综合结果。送红包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这三方面的。
虽然也存在老师因收礼而更关照孩子的个例,但这只是少数情况。大多数时候,对老师巴结、送礼反而会让老师感到不适。有经验的过来人建议,与其如此,不如做好以下五个步骤,让老师自然地对你的孩子多加关注。
第一步:直接明了地提出要求。如同一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样,会提要求的家长才能让老师明白他们的期望。与老师沟通,不仅可以了解老师的沟通方式,还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提出合理的期望与要求。在合理且老师能力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老师通常会满足家长的要求。
第二步:积极支持老师的工作。有时候家长会觉得老师的各种要求很烦人,但这些要求往往是为了孩子好。家长的配合能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用心和认真程度,从而更关注这些家长的孩子。
第三步:认可并肯定老师的教育成果。对老师最大的认可就是对他们的教育成果的认可。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夸赞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的关心,这会让老师感到有成就感,从而更愿意关照孩子。
第四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不仅包括学习,还有社交、生活等方面。当老师为孩子提供帮助或解决矛盾时,家长应及时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第五步:展示自己是“学习型父母”。与老师沟通并配合其工作是关键。老师和家长的“家校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参与孩子教育的态度可以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让老师更愿意关心孩子。
通过这五个步骤,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也会更加明显。每个老师的性格和负责程度都不同,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