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拉琴时习惯紧紧地琴身,使琴头略微。这时,教师们会指出这样的姿势并不恰当。应该将琴“稳定地挂在”肩膀上,并且琴头稍作降低,这才是正确的演奏姿势。那么,为什么琴头需要放低呢?下面三个原因将解答这个问题。
运动,无论大小,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小提琴的演奏也不例外,虽然它的运动不像体力劳动那样剧烈,但依然需要遵循稳定和省力的原则。当琴头放低时,左手和右手可以自然下垂,从而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力量消耗,这一点非常重要。
虽然左手和右手的重量不会对拉琴构成障碍,但精细的拉琴动作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如果我们的肌肉主要用来支撑手的重量,那么我们对琴弦和弓的感受性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对弓的微妙变化将变得迟钝,这将影响到我们的演奏质量。
进一步对拉琴时大、小臂及手部动作的功能进行分析。大臂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动力,而小臂和手部则负责控制方向。为了确保拉琴的路线是一条弧线而非直线,我们需要调整小臂的角度,使其能够充分活动并控制运动方向。大臂与小臂之间的理想角度大约在60度至180度之间,其中120度的状态最为灵活。虽然小提琴的持琴方式特殊,小臂不能放得很低,但保持较低的角度更有利于对弓杆的控制。
持弓的方式也十分重要。由于弓的特性和持弓的方法,手对弓的施力需要依靠拇指放在弓杆的正下方。如果抬高手腕,拇指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施力不均。而放低琴头后,弓与弦的最佳位置发生变化,使得弓杆向前倾斜但依然与弦保持最佳垂直关系,这大大增强了腕部的活动能力。
放低琴头还有其他有利因素。例如,让琴自然地枕在肩上,这样无需耸肩就能持琴。在高把位演奏时,虽然左手需要适当抬高,但琴头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总体而言,放低琴头利大于弊,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这种合理的姿势。
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放低琴头不仅仅是为了演奏时的舒适和省力,还有助于改善音色的表现力。不同角度下的小提琴音色的表达都会有所差异。放低琴头可以使音色更加柔和温暖;反之抬高琴头可能让音色更为明亮清脆。所以不同的演奏风格或曲目可能会要求调整琴头的位置来获得更好的音乐效果。此外还有其他可能的有利因素待各位演奏者自行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