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之道:勿以己之长,显于匠师之前
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被誉为“匠师之祖”的巧匠,他的名字叫做鲁班。鲁班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技艺,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并制造了无数精美的。
一日,鲁班所居之地来了一位年轻的木匠。此人手艺尚可,但心高气傲。闻得鲁班之名,便欲前去拜访,并欲在鲁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手艺。年轻木匠至鲁班家门前,见鲁班正在院中雕刻一物,便等待其手头空闲,上前问好,并表达了自己与鲁班切磋技艺的意愿。
鲁班抬头望向这位年轻人,脸上露出微笑,默许他开始展示。年轻木匠满怀信心地取出自己制作的工具,开始专心致志地雕刻。他一丝不苟,不久便完成了一件作品。完成后,他自豪地看着鲁班,期待得到赞许。
鲁班细细观摩他的作品与工具后,微微摇头,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年轻木匠听后不服,认为自己作品已至完美。但鲁班拿起自己的工具,手法熟练,动作迅速而准确,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件作品。两件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年轻人的作品显得相形见绌。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与鲁班的巨大差距。
羞愧之下,年轻木匠低头道歉,承认了自己的不足。鲁班并未责怪他,反而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这使年轻木匠深感启发,决定跟随鲁班学习,精进自己的手艺。
这个故事后来被演变成了一则成语——“班门弄斧”,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行为。它告诫我们,应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在不懂装懂的人面前炫耀自己有限的知识或技能,否则只能自取其辱。同时也要认识到,学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