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咽野草
糠咽野草(kāng yān yě cǎo):糠,为谷物碾磨后的碎屑;咽,这里指的是以食物为食;而野草则代表了一切生长于自然的绿色植物。整个表达指的是吃粗糙的谷物碎屑和野菜。描绘了生活极为简朴,甚至是带有一些艰苦的状态。
解释:“糠咽”再现了食用被碾磨成碎片的粮食,这类食物加工简单、方便储存,但往往口感较差且营养不均衡。“野草”则是展现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并食用野生植物的情况。两者相结合,生动地展现出物质匮乏,生活困难的时代,人们只能够依靠这些质朴、简陋的食物维持生活。
典故出处:典出自《礼记·儒行篇》:“夫圣贤者犹饭糠而啜藜。”其中所描绘的是古代贤者在贫困环境中也能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并且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此处的“糠咽野草”是表现他们以最简单的生活条件维持生命状态的一个写照。
历史应用:在古代文献中,当朝代更迭、战乱频发时,常会有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记载。他们往往只能以糠咽野草为生,背井离乡,在荒郊野外寻找可食用的植物来维持生命。如《史记》中描述的百姓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便是最好的例证。
现实示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偶尔在一些极端环境或特定区域,依然会有群众过着类似“糠咽野草”的日子。他们在困境中坚持着生活的勇气与信念,体现着一种坚强不屈的生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