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人简介30字

2025-04-2508:50:43常识分享0

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的广西汇菇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厂,井然有序排列的工厂化培育菌罐仿佛卫士般站成一排,它们在可调控灯光的照射下茁壮地生长着。

“之前我是跟随菌菇的脚步‘奔跑’,现在我要带领菌菇向前冲。”望着眼前这一片凝结着无数心血的成果,企业负责人叶滔满怀信心地表示。

叶滔,一个生于“食用菌之都”福建省古田县的“80后”,被称为“菇二代”。他自幼耳濡目染于菌菇种植技术。归国后,他辗转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持续探索如何将微小的菌菇培育成现代化的产业大势。

2022年,叶滔带着他的“菌菇梦”来到了广西贵港。与年轻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仅用两年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年产高达五万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不同于传统的菌棒种植方式,这个基地引进了液体菌种制种、工厂化立体式栽培等先进技术,每天可以接种二十五万瓶液体菌种。在十层高的出菇房内,一天就能采收到一百三十吨的食用菌,效率比传统种植方式提升了十倍以上。

在贵港市港北区的根竹镇,有一个由2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组成的社区。2023年,叶滔带领团队盘活了社区附近闲置的33间出菇房,聘请了30多名脱贫户进入工厂工作。在教授种菇技术的也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与社区的合作模式更是让一千多人受益。

“以前我们都是外出打零工,日晒雨淋还没有保障,现在出门就能上班,还能学到一门新技术,生活踏实多了。”港北区的脱贫户郑幼和感慨道。如今,他在基地每月能挣到两三千元,还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种菇行列,叶滔还带领团队在基地周边设立了16个可移动的蘑菇方舱。与村集体合作,提供菌包和种植技术,当地村民负责种菇,公司收购后直接供应给北上广深等地的市场。

“我们不仅要帮扶老乡,更要培养‘经济能人’。”叶滔表示。据估算,企业每年通过菌菇产业带动周边村集体和群众创收超过两千万元。

叶滔不仅引领乡亲们种植金针菇、鹿茸菇、海鲜菇等传统食用菌,还成功突破了红托竹荪的全流程工厂化种植难题。他和专家团队日夜守候在菇,不断调试红托竹荪的菌种培育和营养配方等技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将这种“菌中贵族”成功实现工厂化种植。“我们的目标就是让高端的‘贵族菇’也能更多地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叶滔自豪地说。

如今,广东、湖南、海南等地的市场都已经开始销售贵港产的食用菌,而叶滔的视线已经投向了更远的东南亚市场。

“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市场对鲜菇需求旺盛,广西毗邻越南,我们将鲜菇运至越南的仓储基地只需个小时,第二天就能让当地人品尝到我们的鲜菇。”说干就干,叶滔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用优质的产品和稳定的供应链成功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

现在,基地每两天就向越南市场发送一集装箱鲜菇。金针菇、杏鲍菇等产品受到越南客户的热烈欢迎。叶滔透露,到2025年,基地计划向东南亚市场出口一万吨食用菌。他们还将寻找更多的海外渠道商和合作伙伴,将菌菇面、香菇酱料等创新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谈及未来的规划,叶滔充满信心。他计划研发新菌种、开发更多精深加工产品、打造“菌菇研学+乡村旅游”新模式……“父辈种下了菌菇产业的希望之种,我们年轻一辈要用自己的力量结出更多的硕果。”在出菇车间里,灯光映照着一罐罐、汁水丰富的菌菇。叶滔捧起一簇长满菌菇的菌罐说:“我们要用这小小的菌菇种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记者杨勇、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