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10个经典故事

2025-04-2513:39:01常识分享0

朱自清笔下的父爱独白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许多人并不了解,朱自清与他的父亲之间,也经历过矛盾和误会。这对父子,曾经长时间疏远无话,在感人文字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对众人而言,那篇散文的开头颇为引人注目:“祖母的离世,父亲的职务也发生了变动。”这句话中,实则包含了许多未言明的细节。祖母的离世原因是什么?父亲的职务变动又是基于何种情况?这两件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朱自清选择略过这些细节,用一笔带过的方式处理。

深入探究这两件事背后的缘由,我们会发现,《背影》也可以被视为一封和解的信件,用以修复作者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1917年时担任徐州。当时的盛行纳妾之风,因此朱鸿钧也在徐州娶了一名姨太太。这并不是朱父的第一次纳妾行为,他在扬州老家已有一位姨太太姓潘。潘姨太太性格刚烈,不满朱鸿钧的再娶行为,直接跑到徐州,导致朱鸿钧的被撤。

这一事件给朱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祖母因担忧和气愤而去世,而朱自清当时年仅19岁,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他认为这是父亲的错,因此对父亲心生怨恨,父子关系逐渐疏远。

在《背影》中,当朱父见到儿子后,所说的是“事情已经发生,不必过于难过”,指的便是这件事。这并没有修复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此后,朱鸿钧与朱自清及其妻子之间又发生了许多矛盾冲突。这些矛盾最终导致朱自清辞职并带着家人搬到外地居住,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背影》开篇即提到“我与父亲已有两年多未见”,这表明他们之间长时间缺乏交流。这背后隐藏着他们父子不和多年的辛酸故事。很多人在不了解这些背景之前读到《背影》,会认为这是一篇父子情深的感人文章。文章所展现的父子情深背后,是他与父亲不和多年的真实写照。

血浓于水,无论父子之间有怎样的隔阂,他们的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舍的。朱鸿钧写信给儿子,坦言自己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恐怕时日无多。朱自清读信后深感痛心,回想起父亲在车站送别的那一幕温馨场景,最终选择了原谅父亲。他提笔写下了这篇散文寄给了父亲,也正是这篇散文使得他们父子冰释前嫌。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能触动每个人心灵的经典散文。朴实的文字中蕴最真挚、最细腻的父爱。每一次阅读都会让人忍不住流泪,这正是父爱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