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若天仙的浣纱女子,人称西子。西子常常在村落边的小河旁洗衣裳。乡亲们皆赞誉她的美貌,每每以微笑回应。旁人议论道:“瞧她笑起来,更是美得如画!”另有人感慨:“我早晨遭遇烦心之事,见西施一笑,顿时心旷神怡。”西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优雅气质。传说中,当她在河边洗衣时,连河中的鱼儿都为之倾倒,竟忘了沉入水底。
这番对西子的赞美传到了村子东边,被一个叫东李的女子听闻。东李心想,人人都赞西子美,我倒要亲自看看她究竟美到何种程度。于是她决定前往河边一探究竟。
当东李快到河边时,远远望见一位体态婀娜的女子走来,步伐轻盈。她不禁感叹其美丽。待走近,仔细打量西子时,周围的人们也在侧目而视,低声讨论着。这时,西子的步伐略显迟缓,她用手轻捂胸口,眉头微蹙,显露出些许痛苦的表情。原来,西子的身体欠安,时常胸口不适。
众人见状,惊奇地发现西子这微微蹙眉的模样竟比平日里的微笑更添几分柔弱之美。东李在一旁瞧见此景,心中顿悟:原来人们所钟爱的正是这种病弱之美。于是她立刻模仿起西子的表情与动作:用同西子一样的手势抚胸,再眉头紧锁、嘴歪眼斜地走着。东李还边走边偷瞧旁人的反应,心存期待他们能如赞美西子般称赞自己。
人们见到东李这副模样却纷纷避之不及。原本相貌平庸的她如此刻意模仿西子的痛苦表情,更是让人觉得难以忍受。屋内的人见状迅速将大门关上、街上的路人则带着妻子和孩子远离东李而行。
自此以后,“东李效颦”便成了人们的典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生硬地模仿别人反而更显滑稽可笑。也有人用这个成语来自谦,表示自己虽想学习他人之长处却未能得其精髓。我们每个人都应自知之明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