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情深
午间,收到了父亲的视频来电。
镜头定格在正佝偻着身子在鸡圈里捡鸡蛋的母亲身上。父亲说:“现在越来越像个小孩子了,成天盼着你过节回家呢。”听到这话,母亲假装生气地回头:“你不也是个孩子,天天念叨着闺女。”父亲被揭了短处,只得以憨厚的笑容回应,轻描淡写地提到:“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嘛。”
我的心不由一紧,回想起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
那年我考入了一所离家不远的寄宿中学。恰逢中秋节学校不放假,我们这些住校生只能在学校度过。下课铃声一响,学校的广播就响起:“住宿的同学请注意,请到食堂领取月饼,每人两块。”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想家的情感愈发强烈。
在大家纷纷往食堂走去的时候,我却迅速跑向电话亭,拨打了家里的电话。电话接通的一刹那,母亲立刻唤起我的小名:“妮妮,妮妮。”我忍不住哭泣,母亲焦急地安抚我。父亲接过电话,温柔地安慰我说:“别哭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去看你。”在他们的劝慰下,我终于挂断电话,回到了宿舍。
回到宿舍后,我把自己裹进被子里哭泣着睡着了。在半梦半醒之间,我听到了有人呼唤我的名字。睁开眼,我看到了父母的笑脸。我起初以为是幻觉,但再三确认后,真的是他们来了。他们带来了各种好吃的,包括梨子、石榴、花生以及母亲亲手做的月饼。
他们热情地与宿舍的同学分享食物,大家围坐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息。那天晚上,父母陪我坐在操场的长椅上赏月,讲述我小时候的趣事。我看着母亲手背上的伤口和我父亲身上的泥污,内心充满了内疚。母亲为了不让我担心,迅速用衣袖遮住伤口笑着说:“骑车摔了一跤,没事的。”
自从工作后我在城里定居,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视频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我心中就充满了自责和愧疚。此刻我下定决心:今年的中秋节,我一定要回家与他们团聚。
毕竟中秋节就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巴蜀文艺》出品
主编:文墨情深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