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 张力)
你是否曾想过,那些如海天霞、天水碧、麹尘、松花等听起来就十分美丽的名字,其实与传统色彩有着深厚的渊源?近日,一本名为《故宫中的色彩哲学:传统色的美学探索》的书籍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书以悠久的历史传统色彩为主题,目前在豆瓣上获得了8.9分的高分。对于书的作者们来说,这些传统的色彩不仅承载了千百年来的东方审美,更蕴含了古老的智慧。
《故宫中的色彩哲学》的两位作者——郭浩和李健明,经过数年的研究,考据了384种传统色名。他们依据24节气72物候,从众多的故宫文物中挑选出96件应时应节的珍品,以寻找那些可以在文物上找到参照的传统色彩。
郭浩解释道,文字描述是我们探寻传统色彩的线索。他负责整理和探究古籍资料,为传统色彩建立文字谱系。而李健明则需从视觉角度出发,与郭浩一同考据,为传统色彩建立视觉谱系。
那么,什么是“传统色”呢?在郭浩看来,这不仅仅是颜色的名称或颜色词,这些颜色词构建了我们语言和意识中的色彩世界。传统色深深扎根于汉字的独特语言之中,既有东方审美的意境,也有古老智慧的沉淀。
传统色与自然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五行对应的青、赤、白、黑、黄五正色,分别与东、南、西、北、中以及春、夏、秋、冬相呼应。而古人描述颜色的词语,既具象如天缥、松花,又意象如沧浪、青青、暮山紫。
在古代,服色制度也相当完备。结合《周礼》、《仪礼》、《礼记》等古籍记载,郭浩以周代为例讲解了服色的等级和象征意义。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穿着不同颜色和章纹的礼服。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色彩在当代依然具有魅力。郭浩指出,一些影视剧在表现古代场景时对传统颜色的理解存在偏差。他提到,《延禧攻略》虽然以清代乾隆朝为背景,但其在染色上涵盖了丰富的蓝色系、系、绿色系和红色系等多种传统颜色,远非一般所认为的“一片黑”那么简单。
《故宫中的色彩哲学:传统色的美学探索》一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传统色彩的魅力和深远意义。这些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更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这些古老的色彩在当代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