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对同学的祝福语怎么说

2025-04-2520:04:02常识分享0

七律--拗节新韵

二零二三年记

岁月流转传千古,闽地风俗意深藏。

杂果红糖情意煮,孝顺之心长存旁。

拗节习俗

“拗节”,福建特有的民间佳节,又称“孝敬节”、“尾九节”与“祝福节”。

是日晨起,人们精心用糯米、红糖等,配以花仁、枣子、荸荠、芝麻及桂圆等煮制甜粥,这便是“拗节粥”。它既用于祭祀祖先,也馈赠亲友。尤其是出嫁的女儿,必定送回一碗“拗节粥”至娘家。有的更添上太平面、蛋及猪蹄等,以此孝敬双亲,为父母送上深深的祝福,希望他们安康无虞。

这种风俗,其源流深远。岁数逢九之人,如九岁、十九岁或其倍数,均仿照生日庆贺,食“太平面”,以祈求健康平安。在闽人心中,“九”年是一个挑战的标记。

“拗节”的历史

“拗节”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古时有一名目连的孝子,其母生前行为凶悍恶劣,死后被囚于阴间。目连送食物给母亲,但总被夺走。他灵机一动,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等与糯米、红糖混合煮粥,因在福建方言中“九”与“垢”谐音,故称此粥为“拗垢粥”。见其色黑,信以为脏,不敢取食,此粥方得以送达目连之母。此日恰为正月廿九,而目连之母之年岁也正是二十九,故此粥名为“后九粥”。后来此粥因色黑称为“拗九粥”,又因目连之孝心而称其为“孝九粥”。

不论正月廿九或二十九岁,均为目连母亲受难的岁月。因此福州人逢九岁数或节日均心存忌惮,“九”对他们而言即为难关之年。于是凡逢带“九”的岁数者需食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出嫁的女儿也会为父母送去“拗节粥”,以表孝心并祈求父母安康。

这一风俗不仅在福建地区流传甚广,随着福建人走向世界,这一传统也传播至各地。可以说有福建人的地方就有“拗节”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