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木石(xīn rú mù shí)
字面意思
- 木石:在此处,木指代雕刻的木偶,石则是用石造成的心。
- 字面意指:就像木头人和石头做的心一样,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移,不为外物所动,或形容人冷酷无情、缺乏情感。
深层含义
- 坚定的意志:强调在诱惑或压力下坚定不移(如“修行者心如木石,闭关修炼终获大成”)。
- 情感缺失:在贬义语境中,用来描述冷漠麻木、丧失人性温度的人(如“冷酷的者心如木石,对的苦难无动于衷”)。
- 道家哲学:暗合“无为”的思想,以木石之质比喻超然物外的境界(如“真正的智者心如木石,与天地同呼吸”)。
情感色彩
- 褒贬兼具
- 褒义:用来赞美坚定的毅力(如“科学家心如木石,忍受住失败终于获得突破”)。
- 贬义:批评冷酷无情(如“利益至上的人心如木石,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
- 语境关键:情感倾向取决于上下文和描述对象(如“战士心如木石,既可褒扬也可批评”)。
结构分析
- 比喻结构:以心如木石(本体)比喻人的情感状态。
- 矛盾修辞:通过将无生命的木石与有感情的人进行类比,制造出认知上的反差(如“她外表温柔,内心却心如木石”)。
现代用法与例句
1. 职场生活
“他心如木石,对待工作的压力毫无动摇,始终保持专注。”
2. 情感表达
“面对爱人的请求,她心如木石,无法给予回应。”
3. 文学描绘
“机器人虽功能强大,但终究心如木石,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铁心铁肠(如“法官铁心铁肠,依法审判不偏不倚”):更强调贬义的冷酷无情。
- 无情无义(如“他无情无义地离开,没有留何痕迹”):侧重于完全缺乏情感和道义。
反义词:
- 多愁善感(如“诗人多愁善感,常常为小事动情”):形容情感丰富、容易感动。
- 心慈手软(如“主帅心慈手软,放走了逃兵”):指在关键时刻仍保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 热血沸腾(如“年轻人听到国歌热血沸腾,为的未来而奋斗”):形容充满热情和激情的状态。
易错点及文化冷知识
易错点:
1. 字形上,“木”字不要错写为“目”,“石”字不要误写为其他字。
2. 字音上,“石”应读shí(二声),而不是其他音调或字词。
文化冷知识:
- 历史典故:“心如木石”源于《资治通鉴》,描述某人在面对诱惑时表现出的坚定意志。
- 佛教隐喻:在佛教中,“木人”的意象与修行中的断绝妄念、追求清净的境界有关。
- 西方对比: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如希腊神话中的雕塑与现实人的对比等。
相关成语延伸及启示:
相关成语如“冷漠无情”、“铁面无私”等也体现了“心如木石”的某些特质。当代社会需要反思过度追求功利和效率可能导致的情感缺失问题。教育、职场和社会应倡导在保持坚定意志的也要注重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表达。
经典哲思及
“心如木石”既是盾牌也是枷锁。它能在乱世中保持清醒,但也可能让人失去人性的温暖。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应像木石一样坚定,何时又应像春水一样润泽生命。刚柔并济,方为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