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讲的是什么

2025-04-2602:04:13常识分享0

朗读,是探索文言文世界的必经之路。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准确、流畅、深入地朗读课文。准确即要读准字音;流畅即要读出停顿、重音和节奏,学会断句;深入即要理解文意。我在教授《杨氏》这篇课文时,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

富有深度的阅读教学

文言文的特点在于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掌握准确的字音,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本篇课文中的“为”和“应”是两个多音字,且一字多义,用法灵活。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品读,在读中理解文意,同时理解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过程不仅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我们提倡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在理解文意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尝试理解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及时纠正语病,并引导学生把句子讲通顺。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故事情节,以训练学生对古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并渗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学习方式上,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个人自学,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文意。对于课文中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样的描述,我通过多次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朗读美感,并进一步讨论字义。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停顿的规律和方法,还激发了他们朗读的兴趣。

高度思维训练的课堂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质疑是非常重要的。我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设置了几个问题,如“课文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哪句话直接写他很聪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形成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还能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还结合“杨氏子”的“待客之道”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通过创编故事,进行思维的碰撞,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我也引入了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消除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

适度的拓展与实际运用

“教材无非是例子”,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从“用教材教”转向“运用到实际”。我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积累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我也推荐了一些课外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实现从“能学古文”到“会学古文”的转变。

告别灌输式学习

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学习前都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自己有困惑和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积极地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告别了“灌输式”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学习所得。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可能会有浓厚兴趣。我利用这一心理需求,在课前谈话导入时增加“温度”,激发他们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我也适度地进行课外拓展延伸,选择一些风趣易读的文言文推荐给学生阅读,以扩大他们的语言积累。